【年近六十學教學《二》相差53】
10 月 10, 2018
說到「識字」或「寫字」,在這個教育觀念不只多元,也非常蓬勃的社會,
一定有不少人要發表意見與經驗;然而,對於快六十歲的我來說,
無論讀寫只不過是自己生命中自然被引介的一個歷程。
記不起來小小孩時候的我,有沒有人很親愛的、很站在兒童心理學的角度、
或那麼有空閒的刻意為我營造一個識字的環境。那個時候,沒有人站出來反
對或擔心我的小肌肉,也沒有人害怕我因為不會寫哪幾字而造成的挫折感,
所以,我也就這樣平平順順的長大成人了。雖然,大家都說,我們小時候大
人不夠重視教育,但總之今天的我,還能感到文字的力量與文字的美感。
第一天上課,雖然才短短三個小時,但開場的氣勢實在非常驚人。
哭聲像傳染病一樣,漫延在工作室的前後,孩子與父母的拉扯與擁
抱猶如他們要住校一整年,如果不是因為有過十幾年的教學經驗,
又因為經常可以看到附近幼稚園每日上學反覆的演出,真不敢相信
現代小小孩對生活的誤解。
這個誤解是一定要對孩子們有個負責的重新教育,而不能在心理學上繼續鑽牛角尖。
於是,我勸慰父母離開,讓我跟孩子們開始上課,對於兩位實在是無法停止哭嚎的小朋友,
我覺得最簡單的方法是,父母先接回,讓其他的孩子不受影響。
這些掠影是接下來的三個小時中,孩子們跟著我,相信我的經驗,
所以一起邁出的了解生活的起步,雖然。我跟最小的孩子之間相隔了53個年光,
但是,在一起工作、在他們緊緊跟隨著我的那一刻,半個世紀壓縮成可見、可觸摸的相處。
【年近六十學教學《三》孩子們的一天】
10 月 16, 2018
孩子們的一天,可以只是嘻鬧談說,一事無成;
也可以是用不同的生活工作來照顧自己、累積知識與經驗。
「珍惜時間」很難教,人卻能在跟時間的相處過程中同時了解:
運用時間,可以累積出一些成果;認真工作中,時間轉眼即過。
感覺時間轉眼即過,不是悲嘆,比較是對神馳的驚訝,是美好的時間經驗。
只有把時間跟「殺」放在一起,上課看鐘、上班看錶,才是悲哀的時間感受,
就像一個大富翁無物可買的痛絕。
「態度」也無法教,因為它不是一次性的行事精神,
而是「每一次都以同樣的自我標準」工作的外顯。
每星期日,二年級到六年級這班孩子,絕大多數已進入態度自重的美感了。
當我跟媽媽說,我們這班孩子已可以用布餐墊,餐布,
而不是紙的時候,媽媽很驚訝的說:孩子真是可以教的。
孩子可以教,使人看到希望、忘記疲倦。
而還沒能理解紀律、時間與態度之美的孩子們,
我覺得他們缺的是大人的努力,多一點教導的心意與環境準備,
他們就多一點生活的真實感,也同時解決隨著年齡漸漸懶惰的危險。
體驗生活是沒有多大用處的,深入參與生活的孩子,以能力證實自己,也以能力保護環境。
【年近六十學教學《四》默契】
10 月 19, 2018
我所說的「默契」並不是很玄妙的心心相印,
而是具體的理解與合作,對紀律的理解、對環境的熟悉。
他們不像暑假以來就每天跟我工作的孩子們那樣的熟悉器物如何自取,
資源怎麼使用最合理,於是多數還要倚賴協助,也就是說,
孩子們還不確信自己工作所能擁有的自由度,與工作中不該任性不拘的差別。
幫助他們更善用時間,在時間中,取得更大的進步;在進步中,體會到專注所帶來的心靈滿足。
【年近六十學教學《五》耐力多重要】
10 月 19, 2018
小小孩是不可思議的,他們可愛、迷人,但有時也非常任性。
我在身高與年齡相距遙遙之中,思考著怎麼把孩子應得的學習與應受的矯正,
精確的、友善的做妥善的安排。
現在,我把耐力放在課程重要的目標之一,
而這是開課之初我並沒有特別考慮的問題。上過兩堂課之後,
我發現這一代孩子又比過去幾年前的小小孩更沒有耐力了。
想一想,影響他們的原因也很簡單,
新的事物、不斷希望他們有新成長的驚喜與供應不停轉換的環境,
讓他們也習慣了生活腳步的匆匆,他們是「要」或「不要」的決定者,
他們也是以可愛和可憐做為籌碼的談判高手。
還好,我在三十幾年前就養過孩子,也還好,在這十幾年來,我不斷接觸一代代新兒童,
參與他們從一個階段跨向另一個階段的成長與改變;
更還好的是,我養了一隻可愛也刁頑的貓,
牠剛好有著嬰兒之未孩的似懂非懂,對我照顧這些小小孩非常有心理建設的幫助。
我小心翼翼的設計著每一件我要教導的內容,希望在一件件帶領他們的工作中,
累積出我認為一個小小孩應該有的能力與耐力,也在他們的穩定中,堅實我自己對所有兒童的愛。
【年近六十學教學《六》「照顧」與「關心」】
10 月 22, 2018
這個星期六上課前,我跟小小孩的父母們有過幾分鐘的談話。
我需要這段時間的原因,是希望取得他們的同意,
讓我在必要的時候“勉強”孩子把事情做完,
授權讓我可以不理會他們的口頭語:“我不要”、“我不會”。
在養育上,時代帶來最大的改變大概是「讓孩子做主」的主張。
孩子開始做主的時間越提越早,雖然他們看起來做主的事情似乎都是無傷大雅的決定,
如買衣服、吃東西,髮型之類的決定,但實在只是稚嫩的生命,
要理解並掌握生活中何以此時可以作主,彼時又不能,我敢說比登天還難,
否則,父母絕不會有憂慮。我擔心的是,自小就權責不分的生活所帶給孩子的困惑,
以及在這樣長期教育下,所得的副作用。
珍惜孩子的工作不容易,但是,如果親師取得共識,困難的情況就少一半;
再如果,親師願意在指導的責任上接力,不只是困難再少一半,孩子感受的關心會增一倍。
小小孩一轉眼就會長成如星期日上課的小朋友那麼大;
我在孩子與他們的父母之間,能以身體力行說明:
「照顧」是以夠明亮仔細的眼睛看著他們;
「關心」是暫停跟外界的連繫,好好和跟孩子相處的實踐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