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年近六十學教學《七》自然】

10 30, 2018

我希望自己教導孩子的方針是「自然」而不是「順其自然」。

因為「順其自然」沒有懷抱教育應有的關心,雖然,乍聽之下,
因為沒有勉強之意而顯得特別尊重,但真正思考教育與親身教學的人終將發現,
很多好的結果,並不是順其自然就會達到的。

 

什麼是自然?
該達的目標,想辦法達成,既不分神沮喪,也不索求鼓勵。

從小就倚賴鼓勵而前進的孩子,瞻前顧後,特別容易感到恐懼,
他們常以自己有限的經驗先行判斷得失輸贏,以會不會成功、能不能得讚賞決定要不要啟程。
有時,光這一念,就足以讓孩子裹足不前或喪膽失常,
我不敢相信這樣教育的影響,在小小孩身上已開始出現;
但是,再好的父母也沒能避免掉孩子面對生存的各種得失與輸贏。

 

稱讚的言辭可以用來表達真正的欣賞,達到沒有負作用的鼓勵;
但稱讚不能用來做為引誘孩子前進的胡蘿蔔。

習慣大量以稱讚或安慰來餵食孩子,是非常危險的教養之方,
所得的影響,長大後讓父母很辛苦。
父母的自然,就是在有限的條件下真誠的、扎實的陪伴,在陪伴中了解。
所有的孩子都一樣,他們不會滿足於話語所組成的關心之中;
但如果有真正關心的情境,就算沒有連聲的稱讚,他們也會有愉快安全的感受。

 

對我來說,沒有一種心態比自然更適合用來帶孩子,
耐心但堅定的讓孩子了解,該做的事就去做,自然會靠近目標。
不挑選學習項目,不以興趣為理由劃地自限自己的發展,更不拿遺傳當藉口。
好遺傳是禮物,不夠好的遺傳,學習就是改變的機會。

 

【年近六十學教學《八》 有成】

11 7, 2018

星期日的小朋友,第一次在吃完午餐之後從頭到尾收整洗刷。
他們以小心工作的雙手,又仔細觀察如何物歸原位,
所以能還給我們一個乾淨整齊的廚房和餐廳。

 

孩子們做的很好,因為他們除了對合作已經有非常正確的觀念,
與好幾個月的真實經驗之外,對於整體的分工技術也都熟悉了。
雖然這週才開始的收整工作看似新的任務,但他們在最短的時間中,
從經驗的庫存裡去提領已經俱備的技術;
這就是我心中最理想的學習;無論在知識或實作上,都是如此

 

技術的部份最有趣。
暑假有一次,幾位因為調皮而被我要求提前來打掃餐廳的小朋友,
因為那天的經驗,現在對如何好好清潔一張桌椅,可是自信滿滿的。
當我說:若齊,你會教大家怎麼好好擦椅子吧?
她臉上並沒有露出受罰的回想,而只讓我感覺到使命必達的信心。

 

受罰那天,峻穎是第一個到的。
他看起來只能用“一臉驚恐”來形容。沒想到因為他到的太早了,
我很擔心他沒好好吃過早餐,所以先問他要不要吃個煎蛋,
吃過蛋後,他又喝了牛奶,再吃了一點麵包,等所有的小朋友都到了才開罰。

 

不罰則已,一罰才知道,我們的小朋友,其實是連怎麼好好清潔一樣器物都不甚了解的,
所以,那天的罰,也就是教了;
所有好好教過的事,有一天總會回饋於成長對環境的貢獻

 

【年近六十學教學《九》合作的基本方法是溝通】

11 9, 2018

 

非常希望家長能了解的教學心情。
請鼓勵孩子,以合於輩份、場合的態度,回應與他們一起工作的師長;
因為,當親師攜手如此合作的時候,真正的受惠者,絕對是家庭。

 

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5029

 

在我長久的觀察中,能不能好好合作,與年齡無關,
而是跟「願意溝通」和「表達的習慣」緊密相連。

 

杜威說,「要先有溝通,才會有共識」真是一點都不錯。
兩人以上要共同去完成一項目標,需要有多種的共識。
對小朋友來說,知道目標在哪裡,不是最難的部份,
但是要以什麼樣的方式來驅近並完成目標,就需要共識了。

 

我每個星期都在觀察孩子們以溝通進行協商,
以合作達成目標,對於他們的可教育性,充滿希望,
同時也對成人經常忽略孩子們應對溝通上的基本教導,深感遺憾。
我們應該有更好的身教,語言環境,必要時,也嚴肅的推上一把力量。

 

即使是成人,也常常因為溝通上的問題而毀壞了關係,更何況是孩子。
不習慣表達的人,在團體中慢慢就被誤解為不願意參與,
他們的受不受歡迎,在自己與他人的角度上,是分別的兩個問題、兩種感受。

 

有些孩子並不知道,自己在團體人際關係中之所以被邊緣化的起因,
是不習慣回應他人。並非每一位不被接納的孩子都是因為團體中有霸者欺凌。
只要仔細探察這些孩子的生活環境,就可以發現,他們大多是在兩種生活中成長:
一種是精神關懷不夠,日常生活中,少有人經常跟他們對談,一起工作;
另一種是呵護過度所以無需語言,孩子的投足眼色已足以招來需要的照顧。

這兩種,都不是教養孩子的好環境,因為,僵硬與冷漠會讓人忘記他們的存在;
而嬌氣自我的人,只要走出自己的生活圈,絕沒有人會處處替他著想。

 

不過,孩子是天真的,只要讓他們了解,
溝通正如杜威所說:是了解別人,也讓別人了解自己的簡捷大道。
好好的回應,自然的表達就是深入溝通的大門,
這樣不但能幫孩子在大環境中相處愉快,在教育上,也能節省許多資源與力氣。

 

【年近六十學教學(十)── 愛的教育】

11 16, 2018

 

在我的眼中,現代的教育經常窄化「愛的教育」。
不少人以為,對孩子無限寬容、不斷鼓勵,就算是愛的教育,
但這種只求表面的教育所帶來的種種副作用,卻往往不被父母和老師所警覺;
所以,有不少孩子,從小小年紀開始,就沒有把做為一個全人應有的基礎,
發展的夠均衡;更嚴重一點的,還會以身心的各種難受使父母感到不安,
當父母束手無策時,只要一個有心人的鼓勵,
就會把孩子送去做根本不需要的治療,真是親子都值得同情。

 

這個星期,仔仔細細看了星期日班小朋友們在學校的各科考卷,
從中比對他們的學科知識能力和星期日在課堂上的表現,
再規劃給每個人不同的能力補充或程度增進的工作。

 

有個小朋友的程度,真讓我大吃一驚。
也許因為我是一個五十幾年前在窮鄉僻壤長大的孩子,
所以,對這個事實的不滿,我完全怪罪於這個小朋友學校的老師,而不是父母。
一個孩子一天在學校的時間這麼長,只要老師有一點點要求,三年多下來,
任何一個孩子所能累積的能力,絕不會如此離譜。

 

現在怎麼辦呢?別無他法,絕不能沮喪,只有從頭來過,用最短的時間,補好所有的缺漏。
我開始收集一年級到三年級所有版本的生字,打算從這個星期開始,
讓他在課堂上,利用時間,運用機會,學會並練習一個四年級孩子應該熟練的字詞;
沒有字詞,理解力也沒有支架可攀附發展。

 

如果孩子出問題,我們連追問「何至於此」都是浪費時間。
我要把心力都用來搬磚調泥,為孩子補一個堅固的基台,
讓他從補救自己的空疏中,慢慢了解:信心源自於能力,能力源自於用功

 

【年近六十學教學《十一》再想】

by | 12 3, 2018

 

人的一生要學會很多事才能過得好,也過的快樂;所以我常常在教學中自問幾件事:

我在應該堅持與應該放鬆時,都做了對的選擇了嗎?

我應該插手與放手的時間都正確嗎?

我在跟學生工作的一天當中,盡力使他們進步了嗎?

 

如果不是因為爸爸突然倒下讓我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我不會再回到教學的工作上。
怎麼更誠懇的跟後生晚輩一起生活,讓他們從小看到,
人應該懷抱熱情工作,是我再一次教學時絕不能忘記的心情。

有一天,孩子們問我:「Bubu老師,你多大了?」

我說:「再過兩年多就六十歲了!」
這時有個孩子一語雙關的呼應:「喔!那就真的是『老師』了!」

孩子們不知道,我這個「老師」在教他們的時候,
雖然對自己的價值觀與工作技術絕對是有把握的,但我心情卻經常是惶恐的。
我當然知道孩子有一些純真、美好的想法或能力,但是我無法把孩子捧得太高,
因為,成熟是吸收與內化的過程,那不是孩子的特質,
要不過度誇大或看重某些發展才能保護他們的可愛。

 

我相信保護是「愛的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項,在

允許與不允許;

插手與不插手;

誇大的鼓勵與真誠的讚美;

堅持的要求與終究放過;

耐心的準備與自己來更省事

的選擇之間,

我所做的每件事,都考驗著自己對保護的實踐。

 

arrow
arrow

    purpleli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