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年近六十學教學《三十九》攜帶於心

11 8, 2019

 

背書到底有沒有意義?在檯面上討論的,總是大人。
但大人之下有孩子;我看到有些孩子自在地就誦記了,另一些孩子深覺負累而不從。
每次遇到父母問我對這個問題怎麼想的時候,
我總覺得答案很簡單:
不要強求,那就是一個孩子的福氣

 

我年輕的時候,遇到很多好大人,他們總告訴我,他們何以遺憾不曾擁某些「能力」,
探討之下,總不外乎外在環境與自己的努力,除了「憾」之外還有對自己的「愧」;
等我足齡之後,社會變了,養育者的自省奠基於對上一代的批判,
方法改變的當中少了溫良但銳氣十足,而我正好走到了那麼不溫不熱,
不是很老卻也不夠年輕的階段。我的體會很“特別”,既不是祖輩,
身邊卻圍繞著一群如孫輩的兒童。昨天上課時,媽媽班跟我談起孩子們的問題時,
我說:「子夏說『四海之內皆兄弟』;
用他的句型,我說自己是:『天下兒童皆子孫』」
媽媽學生們笑了,她們說:「真的!老師,真的!」
而我但願自己朝著這樣的目標更自省,更前進。

 

在三峽,星期四的課總是豐富又忙碌的,而星期四後的又一天,
我就會接著上小朋友的三堂課,更深刻地了解自己應有的努力。

 

昨天走出三峽工作室,夜色深了,
晚上近九點的中庭竟有探問與些許興奮的聲音傳來:「是
Bubu老師!」
原來是我們星期日班的小女孩晏羽,和她的哥哥懷文。

 

我們班上中有不少手足,我常常錯置他們的名字,
小朋友也次次都力求精確地糾正我,
當我招架不住的時候只好說:「
Bubu老師老了,你們一定知道我在叫誰吧!」
我並沒有要他們饒了我,但他們卻真的放我一馬了。
現在,我看得出,每當我叫錯一個雙胞胎、兄妹或還在思索姐或弟一字之差時,
他們會主動的提供我答案而不是考驗我的記憶,
更溫柔的是,就在昨晚、中庭的夜燈下,
我懷裡抱著小女孩輕輕的跟我說:「
Bubu老師,我是晏羽,不是羽晏!」
我記得她是那樣輕柔地告知我、糾正我,
與先前帶著抱怨與不滿的指出,有多麼的不同!

 

偶遇小朋友好高興,但他們與我之間,有什麼可以連結的呢?
問好之外,就是課業吧!所以,我和跟懷文、晏羽,就在中庭又把課堂的詩一人幾句輪流背了一回。
在緊緊擁抱道晚安的時候,我雖然不知道背這些詩有什麼用?
也不知道怎麼以「未來的實用」去設定現在教學的內容。

 

但我體會到,
孩子跟我之間開始有一些共知的語言文字可以相通;
也使我不用強裝成孩子的高度。

 

年近六十學教學《四十》餵養

11 15, 2019

 

上個星期日,孩子們在課堂上發生了一連串讓我醒目的事。
除了開心滿懷與心眼一亮之外,我更確定自己一直以來再同意不過的話─
「孩子一如你的胃,不需要過度餵養」。
不過,「餵養」兩字的意思,往往可惜板停在成人自己對基礎功的教學爭論上。

 

每個教導者都有自己對「餵養」的詮釋。
我很幸運,從沒有離開過對孩子的親身照顧,
所以才得以享受小朋友同在一起所呈現與激發的可愛,
和他們與任何友伴都能發展互助的人心本善。

 

我從孩子身上得到的結論是:孩子並不需要成人敷衍的討好,他們有自己的堅強之道;
但在身邊指導的成人,要全意,要盡心,要了解;
而了解,一如我教孩子們畫、寫、下廚、清理…
.

一切的一切,就是靜心觀察,對時間的珍惜,和惜物愛人的綜合敏銳。

 

年近六十學教學《四十一》浪漫

11 26, 2019

 

每個月回高雄那幾天,我跟媽媽在餐桌上的話題總是很豐富。
除了她的文學、歷史背景知識堅實之外,更重要的一個條件是:她對後代關懷;
一種不局限在自己或他人的後代,而是對所有比她年輕的人都帶著希望、充滿責任、深感興趣的情感。

 

這份關懷,使得媽媽跟我之間能繞著成長最本質的意義,
一點都不無聊的探究許多事;
更讓我能繼續親子之間的請益受教,
而不用把關心局限在九十歲生活不知如何延伸的噓寒問暖,和身體健康的醫藥問題。

 

我們總有許多話題可談;如果有一天爸爸也能回到與我們精神回應的狀況,
那,我們討論這些意見時又會有多熱鬧!

 

高雄第一次「媽媽班小住校」報到的前一晚,我在家跟媽媽吃晚飯,
我談起最近小朋友在背白居易的《燕詩示劉叟》,媽媽要我唸給她聽。

 

我永遠佩服的是,即使已經九十歲了,媽媽仍然維持著一種想透徹理解的學習習慣,
所以只要聽到她自感有疑問,或不確定是否正確掌握的字,她就一定會提出來問。
如果在聽與說之間,字形還未釐清,她就會說:「拿紙筆來,寫給我看!」
或在講到日文時,她會對我說:「拿筆來,我寫給妳看!」。
媽媽學就要學的踏實,教就要教的盡力,是我當她五十九年女兒不變的認識;
不喜歡學習或沒有耐心的人,往往就覺得她是嚴厲的;但我喜歡這種督促自己成長的氣息。

 

媽媽在掌握文字之後,她那驚人的理解力,與架構在深刻生活經驗下的感觸,
就會以最生動自然的三言兩語,形成我所驚嘆的評析。

 

白居易的《燕詩示劉叟》我自讀懂、會背以來,只覺得這是一首多麼寫實、情感豐富的詩,
一定要讓小朋友讀會的詩,但我就是沒有能力像媽媽那樣,在她聽完之後,
回味不到三分鐘就緩緩說出自己的讀後感。
她用中文、日文、英文雜拌的話說:

Romantic哪!這首詩是很romantic的。」

 

我在幾分鐘之間也體會出她之所以選擇“浪漫”來形容這首詩的意義,
於是我問她:「可愛嗎?」

「可愛!非常可愛!」我可以感覺到她這一餐因為有這首詩當甜點,她非常滿意。

 

她做出要離開餐桌,準備拿拐杖起身的動作,又以我兩倍的肺活量,
滿意地出聲下令說:「扶我去客廳坐。」行走之間,
偏過頭來問我:「對孩子來說,不會太難吧?」
我說:「不難,因為小朋友的媽媽肯用功,也跟著孩子一起讀,所以就不難了!」
她同意地點點頭,往她的搖椅走去。

 

浪漫兩個字,常被困在單一的形式中,因為單一,就覺得要在生活中常存並不容易;
然而,浪漫並非如此,那些浪漫主義者,主張的是以自然的環境來解釋人類的活動,
其中包括了語言、生活的傳統和習俗,也就是對生活的理解與感悟。

 

在高雄與幾位媽媽學員們渡過的那三天兩夜,對我來說是非常浪漫的,但願,對每一位學員來說,也是。

 

年近六十學教學《四十二》下學期 (2-6) 高雄小住校名單

11 29, 2019

 

在課堂上,我最喜歡、也最感安慰的時刻,是看到孩子們全神灌注於一份資料上。

 

他們有時是為稍後要操作的工作內容做準備;有時是在重整我剛剛講解完的一篇文章,
準備以正確的語文形式存放到自己的記憶庫去。
背景知識之所以需要記憶,是為了日後自由的提取或靈活的連結;
所謂學習的「獨立性」,便是在那樣自我的寧靜與專心中展現出完整的意義。

 

有一天,我跟母親討論有關孩子的聰明與用功,最後,我們得到一個雙方都同意的結論:
一個知道用功的孩子,就已經是一個聰明人了;
而且,他們的聰明可說是早發的智慧,不是為鼓勵或懲罰而加勁
,而是在很自然的狀況下,心靈對無知有飢渴感,
所以知識的水泉一到,他們沒有掙扎、無需折騰就低頭或啜、或飲了。
那順從的外表有時被膚淺的看為平庸,卻是我心中深感佩服的聰明。

 

這幾天,我一有空就開始思考下學期高雄小住校的名單。因為要考慮的事很多:

1、空間條件與性別配置

2、正確的新舊生的比例,使孩子們可以啟動經驗,支援互助,
讓友愛在生活的節奏中自然產生。

3、孩子有年級的普遍程度,也有年級之外個人的程度,
要如何分配才能使一班的每個孩子都受同窗共學之惠。

 

做為一個課堂老師,我心中記掛的是先秦墨子對教育環境的主張:「習染不可不慎」。
當孩子們來到「靜靜母親」,無論是小住校或台北的一日學校,
他們都是我心中一匹匹上好的素絲;這些孩子「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
因此,最重要的並非他們彼此,而是管理環境、決定教材、規劃起居的我夠不夠正確。

 

年近六十學教學《四十三》包容或修正

12 18, 2019

 

十二月高雄兩天兩夜的小住校在星期日晚上結束了;
結束前,我跟家長有一番懇談,相信親師雙方針對孩子們的生活與學習狀況深入的反省與探討,
一定能提昇此後的受教品質。

 

朝夕跟孩子們相處的好處是:所有的教學都可以更生活化,而各種責任教育也不落為空談。
辛苦的是,如果孩子們還未徹底建立起對紀律的理性了解,
他們就無法順利獲得每一份環境教育所能帶來的啟發與受訓練的好處;
當然,這也一定嚴重的影響到其他同學的生活品質與學習權益。
但我絕不單一的把這些問題歸納到現今學校環境不夠好所造成的影響。
所以家長無需再繞回永無正確答案的問題,
什麼教育才是好的:國內、國外、體制內、體制外、自學
……?

 

父母無需過度心煩是因為,問題其實是單純的,狀況之所以讓人費心,
那是因為長久以來,身為親師的雙方不能在各自與孩子們相處的時候貫徹「導」與「教」;
導是揭示價值,建立觀念;教是以言行具體帶領實踐的方法,並即時修正錯誤。

 

在教導兩部份,我們做的最差的也許是「修正」。
有些重要的細節修正不落實,就引發出問題一片。

 

我舉最簡單的例子來說,
小朋友態度之所以不好,跟他們從小的說話方式息息相關。
但大人很少花時間細緻地進行這方面的修正與再建立。
現在,有很多小朋友可以背稿子上台演講或表演,
但他們卻往往不能正確、誠懇、自然的表達自己的心思。

 

孩子們會在應該說:「我們聽老師的決定。」時,
說:「聽啦!反正老師最大。〈更不懂禮貌的就用代名詞說:反正他最大!〉」
他們的不滿溢於言表,問題是,
這樣的孩子往往因為經驗有限,提不出更好的解決方法,又不能順服於人我環境的條件,
所以就讓不順己意的任性,用禮貌不足的語言藉機表現,
日久,他們講話就習慣坑坑洞洞的埋伏自己的不滿。

 

另一種急待糾正的說話問題,是大環境非常無感卻對孩子不利的習慣:
尊幼不分、環境不顧、人我錯亂。

 

前兩天,我經歷了小朋友最嚴重尊幼不分的發言。
就在我給他們午餐實作的分析之後,有個孩子大概是不滿意,
刻意拉長節奏,緩緩拍手地說:「優秀!真是優秀啊!」
他的舉動,立刻引發另一位比他小的孩子跟隨。
那一刻,我覺得自己不像一位比他們大將近五十歲的生活照顧者和導師,
而像站在台上的政治人物,準備接受對手以肢體和語言的嘲諷,
或是電影中黑道人物在和倒彩的氣氛。

 

然而,孩子就是孩子,他們的行為越不尋常,就越提醒成人採取行動與努力的重要;
並非包容,而是坦誠的進行修正。
包容會為問題的嚴重性營造更有利的發展環境,
而動手修正,雖然一時一刻有難堪要面對,卻是尊重孩子受教權的落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urpleli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