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ng Studio文字記錄回顧】2018.10.13/10.14《丸莊醬油──壺底蔭鼓diy》誠品生活新板店.信義旗艦店
2018.10.13《丸莊醬油──壺底蔭鼓diy》誠品生活新板店
2018.10.14《丸莊醬油──壺底蔭鼓diy》誠品信義旗艦店
本場活動摘要:
1.聽董事長說故事
2.醬油與蔭油分別用什麼豆子製作
3.壺底蔭豉(油)DIY也能做成醬油的方法
4.「鹽封」的用意
5.做好的甕怕入水的小技巧
6.品醬油跟品酒一樣,可以從哪邊看出它的品質
7.適合拿來做醬油的豆子肉質顏色
《 知味十年。識食之WAY 系列活動 》
誠品知味10年走來,從土地到餐桌,從飲食到知味,
透過「知識」與「食識」的結合,
從不同的方式切入,帶領您領略各種好滋味。
►10/13(六)《丸莊醬油──壺底蔭鼓diy》
誠品生活新板店Cooking Studio
《丸莊醬油──壺底蔭鼓DIY》
►10/14(日) 誠品信義旗艦店Cooking Studio
《丸莊醬油──壺底蔭鼓DIY》
►活動時間│3:30pm-5:00pm
►參加方式:10/1(一)起,凡於活動門市繳交200元報名費,即可報名參加(名額有限,額滿為止)
►主講/莊偉中 Brian Chuang(「丸莊醬油」副總經理)
什麼樣的醬油,能歷經近百年?「百年好味、全心感受」,是丸莊醬油老招牌邁入創立109年的期許。目前市售醬油多以黃豆粉和小麥為原料,其實黑豆醬油才是台灣醬油源頭。早期家庭釀造醬油的風氣頗盛,創辦人莊清臨,也是將自家醬油製品拿到市場販賣,頗受好評後才創業,迄今百年,可說是西螺醬油業的始祖。本次慶祝「誠品知味」十週年,以及「丸莊醬油」正式進駐「誠品知味」,首度在信義書店分享醬油製作的過程,由第四代傳人莊偉中親自主講與示範,您也能在現場親自實作喔!
品牌: 丸莊醬油 - 台灣人幸福的味道
林和莆
吳明澐
林小雅 (Ailsa Lin)
賴恩銳 (N-Ray Lai)
李絲絲
★ 相簿縮網址
新板店 https://goo.gl/8NimMJ
信義店 https://goo.gl/DKkBsZ
★活動影片
新板店 https://www.facebook.com/eslite/videos/545708622546706/
信義店 https://www.facebook.com/eslite/videos/314725219259958/
即將在「誠品書店」粉絲頁做線上直播。
大家好,我是「誠品書店」3家Cooking Studio廚藝教室的負責人以及主持,我的名字是李絲絲。這個月是光輝十月,也是「丸莊醬油」正式進駐到「誠品書店」的「誠品知味」上架,以後在誠品書店可以一起帶醬油買回家,就不用特地再去買,好方便。
為了慶祝「丸莊醬油」進駐「誠品書店」,我們特別策劃2場壺底蔭鼓DIY,今天在新板店、明天在信義店。
在「誠品書店」可以買書、買文具,還可以買到吃的,大家會不會覺得很奇怪?不會。現在要考大家一下!
Q:剛剛有說商品陳列的櫃位,請問叫什麼名字?
A:誠品知味。
Q:什麼時候開始可以買到「丸莊醬油」?
A:10月。
大家有沒有聽過「黑矸仔裝豆油」?
講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描述你這個人深藏不露。
所以釀醬油這件事情,大家覺得簡單還是困難?非常困難。今天要來充分的認識「丸莊醬油」、充分的認識你每天吃下去的醬油,它到底是怎麼來的。
今天不是一場料理的教室,而是要你們現場實作。
因為大家都知道釀醬油的過程非常的困難,有一些步驟是需要時間,幾個小時完成的,所以「丸莊醬油」工作夥伴已經先準備好,介紹林和莆大哥還有傑森先生,有任何醬油問題都可以詢問他們喔。
要認識醬油,也要認識丸莊,認識它的品牌歷史。
美國有一項統計,要成為一個百年企業不是這麼容易的事情,如果要傳承到第2代,只有30%的機率;要傳承到第3代,只有12%的機率;再傳承到第4代,只有3%的機率,只有3%的機率可以傳承破百年。
Q:「丸莊醬油」到現在傳承到第幾年了?
A:109年。
在座的桌上都有一個醬油甕,待會兒DIY完成後還不能馬上打開來使用,需要半年的時間喔,今天特別邀請到「丸莊醬油」的董事長、副總經理、工作夥伴,教大家怎麼完成然後帶回家,成為獨一無二、個人品牌的醬油。
原本是今天的主講人,但臨時被徵召到大陸出差,現在從桃園機場趕來的副總經理莊偉中,也是第4代傳人。因為在趕路中,於是請到超級天王來代打,歡迎莊英堯董事長!
莊董事長:
嗨!大家好!
我是「丸莊醬油」第3代莊英堯!
絲絲:
「丸莊醬油」辛苦的背後、耕耘的過程,歷經了第1代、第2代,到第3代您的身上仍繼續在崗位上一直努力,現在把棒子交到偉中手上,真的很不簡單。大家知道嗎?用黑豆契作釀醬油,全臺灣只有「丸莊醬油」做這件事情,掌聲!
「丸莊醬油」
原鄉食尚:西螺丸莊
臺灣人幸福的味道
原鄉:
是世世代代,真真實實賴以生存的腳下風土,也是無可取代的文化風格。
◆丸莊醬油創立於1909年,打造台灣釀造史一世紀
創始人莊清臨老先生從小就與醬類製品為伍,更進而利用發酵的技術,配合西螺地區獨特的水質與氣候,釀造出口感甘醇的純釀造黑豆蔭油,奠定了丸莊醬油日後雄厚的根基。
◆為西螺地區最悠久的醬油品牌,西螺名產
推廣「西螺名產—丸莊醬油」,來自各方消費者廣大的迴響,使得丸莊醬油成為西螺除了米與西瓜之外,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名產。
◆黑豆蔭油是傳統的台灣式醬油,純天然釀造
蔭油之名實源於黑豆製造,因黑豆麴儲存於加蓋之大缸內間接受日照而得名。
◆丸莊醬油受到市場的肯定,為台灣高級醬油的代表
在高級超市如SOGO、微風、新光三越、遠東都會超市等醬油專櫃中,清一色為日本進口醬油所佔據,台灣製造品牌唯一只有丸莊醬油入列,可見在市場認知上,丸莊是台灣高級醬油的代名詞。
莊董事長:
感謝大家!
我們是大姑娘上花轎,第一次來到誠品,很重視這次活動。今天原本是莊偉中要主講,但臨時到大陸廠區出差。早起打電話給我,要我替他來,所以我是奉命代打。先跟大家問好,祝大家身體健康!
先講丸莊的歷史,剛才絲絲講的絲絲入扣。
我們是雲林縣西螺鎮人,在座有人是雲林人嗎?(溪州)在隔壁而已,卡早欲去溪州,攏講過溪,因為隔一條濁水溪,上面是西螺大橋,我的小學畢業旅行就是走路,過溪,去到溪州酒廠XD
1909年開始,我阿公在西螺做醬油,是我阿嬤教他做的。
閩南人習慣在門口埕用豆麴醃東西做醬菜,待會兒欲用的就是豆麴。
一切都是要把豆仔做成豆麴的基礎,才做其他的東西。
我們做的是黑豆醬油,也是有用黃豆來做醬油,因為黑豆醬油是我們的根本,我們是臺灣少數幾家有黑豆、黃豆系統的,黑豆是最根本的臺灣傳統醬油,閩南人帶到臺灣來的。
我們在做醬油的時候,一定要先把麴種放一起,稱「站麴」再開始做醬油。麴摻在豆子上面,菌絲就會開始跑進去豆子裡,然後分解成豆子的成分,站麴完成後,加上鹽巴放進甕裡,廠裡有2000個甕。西螺有一個觀光工廠,可以去參觀、去DIY。
大家好,很高興在信義店跟大家見面。
昨天在板橋是臨時代打,因為西螺已經沒法多派人北上支援,我兒子打電話告訴我無論如何都要來,不來不行。除了誠品,還沒有過我們父子一起在台上的經驗。
待會兒的壺底蔭豉DIY釀好之後,就是乾的蔭豉,是不加水的蔭豉。
如果也想變成醬油的話,可以在7天之後加160CC的冷開水+鹽巴。
假如有在外面買過豆豉的話,老闆會跟你說有分乾壺與濕壺,就是有加水跟沒有加水的差別,因為釀造的時間不足,原來的成分有一半被釀醬油拿走了,這樣的豆豉品質就沒有完美。
今天拿到的豆子,都是臺灣契作的黑豆,我們是臺灣唯一能做到100%臺灣在地黑豆契作的廠商,從去年開始已經不再進口豆子了,百分之百都是臺灣製造!
【10年黑豆契成】丸莊vs黑豆的故事
丸莊與國產契作黑豆大事表:
丸莊的理念是在地產業需在地化,生產真正的MIT黑豆蔭油
2006年
於鹿場契約試種黑豆3公頃,因產值未達理想,農友意願低,然經過多年努力爭取轉作獎勵
2011年
農糧署訂定轉作獎勵活化休耕地,嚴格把關生產履歷及未檢出農藥殘留等保障消費者權益
2012年
契作8公頃年年提昇到2015年契作超過一百公頃
2017年
丸莊實現百分百臺灣黑豆蔭油
●最大!全台首家黑豆契作 10年有成 台灣最大國產黑豆契作種植規模
*丸莊醬油目前是黑豆契作量最大的企業
*10年契作經驗與成果 (黑豆品種農委會台南農改場合作;雲林/苗栗收成現況)
●農地永續活用、休耕轉作 黑豆振興運動『契』機可循!
*以在地化、優質化與土地永續使用的概念,農地休耕政策,讓農地來種植黑豆,可永續活用。
*在地契作農作物最鮮!對於原料品質的掌握就能夠更安心。
●黑豆醬油系列百分百國產黑豆釀造!!
*消費者循『標』採購,支持國產黑豆醬油、相挺台灣農業,食在安心!
莊董事長:
我阿公的時代都用臺灣豆子,後來臺灣的土地愈來愈貴,比較少人種黑豆,農產品因為競爭條件差,黑豆反而要往外面買進來,心裡覺得不安,同時在做醬油的時候,釀造過程我們很守規矩,都做很健康、很安全,但是原料我們掌握不到,這也是我覺得美中不足的地方。
我們在2006年的時陣,開始發想想要用臺灣的黑豆做醬油,所以我開始想要契作。那一年進口黑豆的成本大概18、19塊,我請西螺農會委請農夫種給我,1公斤50多塊,差3倍,因為量做的不多,1公頃差不多有2噸多,約3~4公頃,再貴也要忍耐。
第2年,農夫不划算,我們也不划算。因為我們一年需要300~400噸的豆子,貴這麼多,我們會受不了。因此我有個想法是,休耕的農田種黑豆給我,因為政府加入WTO的時候,答應進口農產品,壞了本土農產品的價值,掉了4、5萬公頃的土地休耕,休耕土地的農民1公頃給予4.5萬元的補助。若是休耕的土地可以種黑豆給我,加上有政府補助,價錢應該就不會算很貴給我,於是我跟政府建議這個方式,其實農委會覺得休耕真的很浪費土地,既然我提出想要契作,當然會贊成。
2010年馬總統去我們西螺那邊,我提出這個建言,後來農委會的官員留下來跟我們討論說好,政策修改,休耕還可以拿錢,只要有簽約合約證明,就會補助,這樣的方式是三贏。
從那時候開始,像大家現在熟知的青農,可以回鄉種田,就是因為有補助,企業可以買,青農比較敢回鄉,老人家在田庄做到老,做到不能做了,兒子想要接到都市住下來,但老人家住不慣,子女回鄉又發現沒田可種,田地荒廢,老人家沒有人照顧、年輕人忙著賺錢也辛苦,所以最好的方法是田地有人契作,不要變成水泥契作,年輕人可以回鄉,讓農村不那麼虛微,因此我們開始這麼做。
在2011年開始擴大我的契作面積,到目前為止我們是臺灣契作面積最大的,1年有100多公頃的契作面積,從去年開始達到100%的黑豆都是在地契作。進口黑豆1公斤30元,在地契作黑豆要50元以上,1噸的黑豆量價差2萬多元,以1年300噸來算,1年得多花600多萬。
我大哥說我頭殼壞掉,多花這麼多錢!
我小的時候路邊的田是田,現在田已經不是田。看到會心酸呀。
覺得自己這樣做的心情是踏實,是好的。
所以,想要照顧臺灣的土地,就要買「丸莊醬油」!多謝!
政府有鼓勵,休耕轉作黑豆,在雲林東勢的土地,契作了好幾十公頃,包括苗栗縣的農民也想要這麼做,現在的想法是只要醬油賣得好,我們就能幫助農民契作更多的黑豆。
逐步逐步增加契作量,政府有補助,我們又買豆子,1公頃可以種出約2噸半的豆子,1公斤算我50元,就有10幾萬的收入,農委會補助4.5萬元,加上種黑豆後的根留到要種其他原料可以達到一定的肥沃,縣政府又給補助1.5萬元,種豆子的契作就可以拿到6萬元的補助。
偉中副總:
謝謝絲絲很精彩的介紹,我是偉中。
家族已經超過百年,我是第4代,大家有去過西螺嗎?知不知道西螺有三寶?醬油、西瓜、西螺米。西螺雖然只有5萬人,卻是醬油生產最密集的基本。這是臺灣傳統式的醬油。
我的阿祖是第1代,因為從大陸來到臺灣,剛開始為了貼補家用,跟媽媽學到了做醬油的技術,久了之後大家覺得阿祖做醬油的技術很棒,愈做愈多,也在產品上做了記號,因為我們姓莊,寫了莊字圈起來當成一個標誌,這是我們品牌的由來。從阿祖、阿公時代,就這樣慢慢的把市場做大,建立品牌,一直到我父親這一代、我這一代第4代。剛好今年是一個很好的時機,誠品知味10年,以前就很想有這個機會可以來服務更多的消費者。
絲絲:
看到這個資料的時候覺得心酸酸,當年偉中的阿祖跟阿公過世的時間只差5天,那時候第3代傳人莊英堯董事長在當兵,接到電報,第1封寫祖父亡、第2封寫父亡,以為電報是不是發錯了,但這是真的,就在5天內,1代傳人和2代傳人相繼過世,第3代傳人莊英堯和哥哥接下這個擔子直到現在屹立不搖,背後的故事是有很多的血淚堆積而成的。
今天,「丸莊醬油」仍在臺灣醬油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並且擴展到海外去設廠,偉中昨天還從南京趕回來一定要參與這2場的活動。
Q:黑豆醬油還有另一個名稱是什麼?
A:蔭油、壺底油。因為黑豆放在甕裡面,還要蓋起來的過程叫做蔭。
Q:怎麼挑選釀醬油的豆子?
A:這是一個很經典的問題,我們選的是臺南5號,這個品種不是很大,小小的,這是農改場去研發出來的。大家現在吃到的都是單一品種原料,釀造出來的醬油。
Q:醬油怎麼變油膏的?
A:有機糯米。一般的油膏可能是加澱粉,品質比較好的是加糯米。
Q:一般醬油的鹽度是多少?
A:14~15度左右。
Q:豆麴發酵時間是多長?
A:半年。
Q:製麴時間多長?
A:7天。
偉中副總:
以上這些都是臺灣醬油手工傳統製法的幾個知識,我覺得大家有這個概念已經是前5%的人,很厲害。
◆醬油用法分析
口味→顏色
高級→經濟
沾:直接沾食使用,口味較淡
拌:冷菜,醬油和油相拌
蒸:直接淋在食物上蒸食,不太和其他調味料混用
炒:炒蔬菜、肉類;有些人在炒蔬菜時不放醬油
燒:將食物燒成半熟,加糖煮熟
悶:和紅燒相似,但需更長時間
魯:需要較深的顏色,可有專門魯汁替代醬油
偉中副總:
在釀醬油之後我們先來喝醬油。
喝茶有聞香杯,品醬油也有聞香杯,今天有這個機會來教大家怎麼試醬油。
大家知道醬油是什麼原料做的嗎?黃豆、黑豆、小麥。
今天品嘗到的是手工的黑豆醬油。
原料很簡單,黑豆、水、糖、鹽,聞之前可以先看一下,顏色有一點透明,這沒有加色素喔,這是醬油煮過的顏色。
倒一點點在淺色的盤子上,看的時候、聞起來的味道,又是不同的感覺,都有自己的個性。透過光線有一點琥珀色,自然的顏色。
大家回家後也可以對自己廚房裡的醬油聞香一下,試試看。
「當你對醬油愈了解、愈有感覺的時候,自然而然在做料理會更厲害。」
「丸膳」是黑豆豆子、黃豆豆子分開釀造之後,個別取出它的原汁,分析一個完美比例的產品。
因為是2種不同的原汁,經過不斷的比例分析,覺得某個比例是黃金比例。因為做醬油也很久,知道釀造期會有不同的香味,你會感覺到丸膳跟剛剛喝到的是不一樣的,還是有它的特色。
★品醬油跟品酒一樣,可以從「掛杯」看出它的品質。
為了保持品質的穩定,品管會設有一定的數值跟條件,基本上會做的差不多。做到一樣的都是騙人的。
請問大家覺得日本醬油給你什麼感覺?
(甜甜的,有柴魚的味道、清淡、價位比較貴。)
如果感覺甜甜,那稱為風味醬油,不是純醬油。
真正的日本醬油是很鹹的,鹹度大概在16~17度左右;臺灣醬油的鹹度落在14~15度左右。
★簡單幾分鐘講解簡報內容。
照片中的師傅已經工作有60年的時間,雖然他過世了,但他的下一代仍然在工廠裡面,我們把跟著丸莊一起工作的夥伴,當成家人一樣。
我們在西螺舊工廠先蒸黑豆,蒸完之後冷卻。師傅會把它拿到製麴室,撥白色的菌種,叫做「麴菌」。把這個平鋪在一個面上,手勢很重要,中間要比較薄一點,為什麼?因為太厚會發熱,豉益中間要薄一點。
工廠有7個製麴室,天天可以做,每天做一間,一間可以做多少醬油呢?差不多17缸,也沒有很多。
一落一落有間隔的平放著,需要7天時間,師傅都要去注意製麴室的溫度,因為菌絲會產熱,這個過程在第2天、第3天是最熱的時候,如剛剛學員說,中間要弄薄一點,如果太厚萬一升溫燒起來,豆鞠就壞了。
經過7天之後,把外面這層黑色的皮洗掉,黑豆的皮是黑色,裡面的肉是黃色或青色,臺南5號豆子肉是黃色的,蛋白質成分比較高,適合拿來做醬油。
加上鹽巴蓋起來,我們叫「鹽封」,然後整個拿去大太陽底下去曬。
因為是放在外面去曬的,西螺除了西瓜好吃,米也多之外,太陽也好熱,不太會下雨,這個地方非常適合拿來釀醬油,如果在臺北就會不太好吃XD
如果大家有機會到觀光工廠,可以看到上千個甕,聞很濃的醬油香、吃到很純的醬油味。
剛剛董事長說花了10年的時間達到百分之百,為什麼說從去年開始呢?
我們從10年前開始做,起初只有一點點量,而且因為那時候沒什麼人種,不了解,得拜託農民種給我們,從3公頃、5公頃、10公頃、50公頃、100公頃,當我們可以掌握到的時候再說是百分之百,花了10年的時間。
也是臺灣第一個通過有機認識的醬油,要補充說明的是這款有機醬油的豆子是美國,不是臺灣的。
壺底蔭豉(油)DIY步驟
原料豆麴300g→清洗(清洗外層老化麴菌) →浸泡(使豆麴吸足水分) →瀝乾
→靜置3~4小時(使麴菌活化,啟動發酵機制)→加鹽入甕→發酵六個月
蔭鼓DIY操作步驟
步驟一:
第一步,黑豆需要經過7天的培養麴菌,使麴菌進入黑豆中心點,稱之為豆麴。之後須把黑豆表面老化的麴菌清洗掉。(清洗時間約5分鐘,清洗至7~8成乾淨即可)
步驟二:
浸泡是要讓豆麴裡面吸飽水份,以利於後續發酵。(浸泡時間約15分鐘)
瀝乾豆麴後,靜置3~4小時是為了使麴菌裡的麴菌活化,讓6個月的發酵效果可以更好
最後步驟:
將3/4的鹽和豆麴均勻混合,然後將豆麴放入陶甕裡。
1/4的鹽放在豆麴最上方鋪平以隔絕空氣。
完成後將陶甕放置陽台曝曬發酵。
在陶甕上方扣一個碗,以防止雨水進入陶甕。
曝曬7-10天後,打開蓋子,再上方的鹽開挖一個小洞,注入160ml冷開水後在將鹽鋪平原狀。
繼續曝曬發酵,但須每月檢查依次上層鹽巴是否融化。
如果鹽有融化掉,再補一些鹽,這是為了防止細菌污染。
六個月後取出上層鹽丟掉。
蔭鼓和醬油是作為料理使用,不適合直接食用
儲存方式:
將蔭鼓和醬油放入玻璃瓶中,並將其放在冰箱裡。
使用時為了避免發霉,請勿接觸到水分。
※第一、第二步驟由工廠先行處理;現場由教導員單人製作講解 !
莊董事長:
正常時間,豆麴要7天,等菌絲跑到豆殼裡面,把外面的老麴稍微清洗,可別洗到破皮,那就完蛋了。洗好之後要放4個小時,最主要目的是升溫,因為一個星期就會乾了,水洗過放在甕裡,加鹽。
老麴就像金蟬脫殼,新的麴跑到裡面,外面的麴就沒有用了,不洗也沒關係,只是麴味會比較重。通常一個麴缸放80公斤的豆子,有個比例看鹽巴加多少,放著讓它發酵半年,要曬太陽。
這個比例是要用成「蔭豉」。
一般在外面買蔭豉有分,做蔭豉有加水的,差不多發酵3個多月就好了,一半做蔭豉,一半做醬油,所以一甕豆子被分成一半,醬油不夠好、蔭豉也不夠好。丸莊的作法是,要嘛全部都是醬油、要嘛全部都是蔭豉。醬油是水壺、蔭豉是乾壺。
以今天的DIY想要做成醬油的方法是,整個完成之後,7~8天打開,用手指弄出一個洞,加160CC的冷開水、酌量的鹽巴,原來的比例是調整好的,現在加了水必須再加點鹽巴才會有鹹味,而且鹽不夠會影響整個甕。
我們在DIY的過程,會把鹽巴分2次下,一次是跟豆麴混合,剩下3分之1的鹽巴封在最上面,稱為「鹽封」。「鹽封」的用意是,當豆麴在甕裡發酵的環境單純一點、乾淨一點,不要有外面的干擾。工作人員大概每4個禮拜巡一次醃甕,打開看看裡面是不是失鹽了,鹽巴會融化就要再補鹽巴進去,才不會壞掉。除了豆子要好,在發酵過程中沒有檢查好,失鹽了,會讓整個甕不夠好。
回去之後,放在陽台,因為工廠用粗鹽比較耐的住融化速度,今天用的是細鹽,大概3個禮拜不要太久,打開檢查鹽巴有沒有融化,有融化再加鹽巴,主要目的就是不讓它壞掉。
Q:加這麼多鹽巴好嗎?
A:你要做蔭豉,哪會怕鹹呢XD
莊董事長:
放在陽台不怕風不怕雨,如果你真的很怕,我們都教大家:「拿著碗倒蓋住甕口」,這樣子水就不會跑進去,工廠的醃缸埕在颱風來襲之前都要用大石頭壓住才不會被吹走。DIY的過程大概是這樣,現在開始做,不會的邊做邊問。
每一顆豆都有菌絲跑進去,那就是獲菌率百分之百。
新板場影片38:30處開始示範如何清洗豆麴。
和莆大哥:
清洗的時候不能太用力,要溫柔一點,破掉就會失敗,重複洗2次就好。
莊董事長:
豆麴清洗完,用30~40度的溫水泡10~15分鐘,靜置4個小時左右,讓它慢慢增溫,喚醒菌絲,讓它活過來,摸它會溫熱,然後再加鹽巴在裡面。
和莆大哥:
現在打開甕裡有一包綁著紅線的鹽巴,大部分的鹽要跟豆麴拌均勻,混合在一起之後放到甕裡,少部分的鹽最後要鋪滿在最上面,隔絕空氣,最後用紅線把甕綁起來。
豆麴倒在小盆裡,加入大部分的鹽巴,輕輕的拌,拌均勻,拌的過程中會覺得豆麴有溫度,這是正常現象。
把豆麴裝到甕裡之後,先左右搖晃一下,讓它平均,不要有空隙,最後的一把鹽讓它鋪平就好,不需硬壓,若鹽巴不夠,先蓋著,回家後再補滿它,粗鹽、細鹽都可以加進去。
蓋起來之後,就綁紅線了,穿線的技巧,一端先穿過第一環,拉到對角的環,要不同向的穿過去,呈現一個十字狀。
偉中副總:
綁紅線的目的,從現場拿回家的過程中不會因為晃動而跑出來。
記得:回家後放在陽台曬太陽,遇到下雨,拿個碗倒扣著。
有個小建議,可以貼個小標籤寫上日期。
現在天氣比較涼,可以放足半年的時間,明年4月就可以開甕。
想要檢查的話,平均每個月打開看一下就可以了。
【參加活動心得】
「新板店」
讀者A:
光是聽到董事長在講解黑豆如何契作就非常感動,為了讓臺灣整個農業可以更好,又可以學習到如何製作醬油,真的是非常好的經驗。
讀者B:
有自己做的蔭油可以吃,回去不用再買,而且是安全的。因為在外面買豆豉會懷疑它的原料成分,今天無論如何再遠都要報名來參加,我是從桃園來的。
讀者C:
因為之前都在信義店上課,常看到偉中副總,總是沒說上幾句話,在2、3個月前有吃到「丸莊醬油」,覺得很香。即便我還在生病中,也要報名參加!
吃過這麼多醬油,覺得丸莊醬油的豆子香,豆香味非常濃,然後鹹甘,已經打中我的心,而且衝著「丸莊醬油」來上課,只是不曉得有這麼多好康,又第2次打中我的心,東西已經多到帶不回去了,真的很謝謝2代、3代、4代掌門人。
讀者D:
物超所值,認識健康的產品最重要,謝謝。
讀者E:
今天真的很開心,特別又是我的生日,可以DIY自己釀醬油,真是最好的生日禮物,謝謝你們。
讀者F:
我很高興可以參加這個活動,謝謝董事長教我認識如何釀醬油,又能幫助臺灣農民,真的很佩服您,很棒,謝謝。
「信義店」
讀者A:
我應該算在場年紀比較小的,因為做醬油這件事好像離我有點遠,加上現在臺灣很流行小農或是農場的契作,現在才知道臺灣原來也有百分之百國產契作的醬油,因為醬油是臺灣很久很久的產業了,因為支持這塊土地有這樣子的合作,真的覺得這樣的精神應該要傳遞給所有的產業。
讀者B:
我們日常生活每天都看到的貼身東西,原來它後面有很多的學問,有很多愛臺灣的行為,是我們現在才知道的,很謝謝董事長和副總讓我們學習到臺灣的、傳統的美味,這對每個家庭來說是很重要的,非常感謝。
絲絲:
平常去到丸莊觀光工廠,不可能同時有第3代傳人、第4代傳人教你學習如何釀醬油,為什麼今天董事長跟副總會願意來到現場,就是因為「丸莊醬油」在10月份正式進駐滿10周歲的「誠品知味」,董事長決定親自出馬,在上海出差的副總也趕回來親赴這場盛會。
董事長和副總經理從來沒有一起同台過,又教大家DIY,昨天新板店和今天信義店的32位讀者,是全臺灣最幸運的。
【發表活動心得】
偉中副總:
其實來誠品很多次,一般多以特別來賓的身分。
雖然今天有比較晚到,很抱歉,不過心情上是很開心的,很興奮的開心。不管是新朋友、老朋友,希望以後有更多的機會可以到誠品,也支持誠品。
絲絲:
今天受到很多感動,很辛苦的花了一輩子的時間,還繼續站在崗位上,為了臺灣好醬油而努力的莊英堯董事長,請董事長說說話。
莊董事長:
10月,光輝燦爛的10月,百年丸莊正式進駐誠品,第一場做活動,跟大家認識、結緣,介紹丸莊,感到很高興。又看到大家的熱情,興高彩烈,看到你們在做醬油,我就歡喜,謝謝大家。
各位的肯定,我們會更加的努力。
做好醬油,繼續契作,愛臺灣的土地這個舉動的心不會變。
粉絲頁
丸莊醬油 - 台灣人幸福的味道
絲人空間
誠品書店
#丸莊醬油
#BrianChuang
#絲人空間
#COOKINGSTUDIO
#誠品新北板橋店
資訊提供:李絲絲
攝影紀錄:丸莊醬油 - 台灣人幸福的味道
文字記錄:蔡依珊
★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