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Cooking Studio文字記錄回顧】2018.06.08食農小學堂─《從田裡到餐桌的食物小旅行》 誠品台北信義店
本場活動摘要:
1.深溝國小食農教育-古法種稻
2.賴青松老師的觀念分享
3.曾文昌老師的簡報概說
4.料理時候最大的絕技
5.做拌飯使用的米種與米種特色
6.從田裡到餐桌的食材大變身
2.賴青松老師的觀念分享
3.曾文昌老師的簡報概說
4.料理時候最大的絕技
5.做拌飯使用的米種與米種特色
6.從田裡到餐桌的食材大變身
《食農小學堂》──《從田裡到餐桌的食物小旅行》 主講/ 賴青松( 賴青松之榖東俱樂部 農伕、 深溝國小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曾文昌( 倆佰甲小農負責人及深溝國小家長會長) 示範/ 朱美虹 (Chu Byhoong)( 美虹廚房主廚) ►活動時間│06/08(五) 3:30pm-5:00pm︱信義店3F Cooking Studio ►活動地點│ 誠品信義旗艦店 3F Cooking Studio 台北市信義區松高路11號3F ►示範料理│樸實自慢味-黃金醃蘿蔔拌飯、台灣起司優格沙拉、手工黑糖薑汁紫米湯圓 ►直播位置│ 誠品書店 the eslite bookstore 絲人空間(李絲絲) 這本書的場景是在宜蘭縣員山鄉的深溝國小。 我們將一年來小朋友參與食農活動的點點滴滴,編印成適合兒童與家長一起學習的"食農小學堂"。 本書的第一篇紀錄了小朋友向老農夫學習古法種稻的過程。第二篇以「節氣米食」描述伴隨小朋友長大的節氣米食點心,同時也紀錄宜蘭媽媽、阿嬤的米食食譜。第三篇則是書寫小朋友巡禮四季菜園時發生的故事,也紀錄宜蘭在地的季節味道。讓小朋友與農夫的互動中,除了明白作物生產過程的辛苦、樂趣,更是認識家鄉的風土與在地食材。
媽媽跟阿嬤的味道是一個家庭的記憶,這些記憶將伴隨著孩子長大、出外求學與工作,維繫著孩子與家鄉之間的認同與慰藉,知道自己從何而來、從哪裡找到心靈的力量。 隨著農夫賴青松回到宜蘭深溝的美虹,除了幫忙農務也跟擅長料理和手做醃漬醬的姑媽學習以以在地食材烹調節氣米食、菜蔬與點心。
現在就邀請大家一起翻開這本書,打開農村的大門,走進傳統的節氣生活。聽聽農夫述說水稻的種作過程,用心品嚐美虹和她的廚房夥伴一起完成的季節美味。
★加碼品嚐:青松起司米果、紫米土司冰淇淋、紫米戚風蛋糕 ★凡於活動當日購買《食農小學堂》,憑發票及書可現場獲得「回家生活出品:以穀東俱樂部賴青松自然栽種、充滿風土滋味的稻米,加入美虹廚房的手釀豆腐乳或蜜香紅茶或新竹峨眉抹茶所製作的「青松米果」一包以及2018穀東俱樂部年曆”耕讀食作”一張;購買兩本上旗文化好書,加碼贈送「饗宴阿勇主廚手釀陳年蘋果醋」400ml一瓶!名額有限送完為止! 出版社: 上旗文化 回家生活-書食小舖 May Chang Saka Chen 李絲絲
★ 相簿縮網址 https://goo.gl/UbJDLE
我是誠品書店的企劃李絲絲,大家午安大家好! 大家中午吃很飽嗎?(沒有) 聲音的宏量程度,代表主廚煮飯的份量XD
我們是全臺灣最大的書店,也有全臺灣最大的書店廚房,每週到了星期五下午,都會用料理跟大家共度一個書香、菜香的料理時光,今天,謝謝各位貴賓、謝謝各位讀者蒞臨現場。
我們今天要推薦的書,是由上旗文化所出版的《食農小學堂》──從田裡到餐桌的食物小旅行。
聽過深溝國小的朋友舉手? 深溝國小在哪裡?宜蘭縣員山鄉。
由一群深溝國小的小朋友還有今天蒞臨現場的3位老師,他們做了什麼事情?等一下我們就會知道,今天出版這本書的出版社是上旗文化,絲絲非常的榮幸,因為上旗文化的社長還有社長夫人都是絲絲的好朋友。
我們在多年前合作過多場的料理活動,後來,社長(陳大哥)與經理(我暱稱她為瑞美姐),我們變成很好的朋友。他們非常了不起,公司原先設立在繁忙的臺北市,但是有一天,覺得起心動念要回故鄉比較好,所以就回到宜蘭創立了「回家生活-書食小舖」,有空就去走走逛逛,那個地方非常棒,我非常的喜歡。
上旗文化出版的作品特色多以「關注小農、關注環境、保護我們的下一代,使出非常非常多的力氣,是我最佩服他們的地方。
社長 陳大哥:
非常感謝絲絲,是書店業最美麗、最穩健、最有氣質的主持人!
非常感謝絲絲,是書店業最美麗、最穩健、最有氣質的主持人!
應該是從Cooking Studio開始我們就認識了,上旗文化誠如絲絲所說,我們出的書跟在地連結,飲食當然是最直接的。
今天非常激動,也感謝大家來支持這樣的活動,主要是因為現在的食農,才萌芽不久的一個議題,但是我們有勇氣投入這個,當然這也是受到賴青松先生的啟發,那時候出版這個書是我從臺北搬回到宜蘭老家,把出版社做一個轉型,這個平台「回家生活-書食小舖」,主要是在做食農教育的平台。
當初在建構這個想法時,還未想到要出這個書,但是同時間也邀請賴青松先生跟我們合作出書,他也一直推託,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努力,也想了一個方法:也許我們可以出版一本以小朋友為主題的食農教育。
那時候認識賴青松先生,是他搬到深溝10年的時間,在這期間當然也形成一個小聚落。很多家長,也因為賴青松先生的關係,搬到深溝去,讓小朋友在那邊上課,也是這層關係,賴青松先生接了深溝國小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同年,學校的黃校長對於食農教育非常的積極,想要推動這個食農教育,因此,在這天時地利人和下,出書了,雖然書沒有賣的非常的好,但在這幾年當中,看到臺灣各地、各學校、各機關等,在推動有關於食農教育。
我們說「吃飯皇帝大」,但是大家往往對於吃這件事情沒有這麼的重視,希望藉由這本書,喚醒大家一起重新審視吃的食物的來源、怎麼選擇。
今天,把農夫、農婦找來,藉這個場合,希望大家演繹一場食農教育的活動。預祝活動成功,也謝謝大家的捧場,謝謝!
絲絲:
我跟賴青松老師的緣份,大概要從7、8年前開始,我非常想邀請賴青松老師在這邊做活動分享,一直沒有機會,他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農夫。
我跟賴青松老師的緣份,大概要從7、8年前開始,我非常想邀請賴青松老師在這邊做活動分享,一直沒有機會,他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農夫。
如果有一個人,他已經念到日本環境工程碩士了,毅然決然的拋開一切,回到故鄉種田,各位覺得怎麼樣?他會接收到包括父母、朋友很多不同的質疑、反對聲音,但他覺得那才是他想要的生活。如果大家想要認識賴青松老師,可以閱讀他在2007年出版的《青松e種田筆記:榖東俱樂部》。
這本書距今出版11年了,那時候這本書讓我認識了他,非常非常的尊敬與近乎崇拜。因為我沒有辦法過他這樣的生活,所以我退而求其次,留在誠品書店推廣小農事業,那就是我們的誠品知味市集,我也用我的方式,也得到了賴青松老師的認同。老師前幾天有來場勘,也聊的很愉快。今天終於請到他來了。
歡迎:榖東俱樂部農伕、深溝國小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賴青松老師!
青松老師:
謝謝絲絲的介紹,其實這樣講完不知道怎麼接下去說話了XD蠻怕拿麥克風與面對群眾,但不知道為什麼這些年來就一直在做這樣的事情。今天非常高興有這個機會,遇到很多老朋友、新朋友,包括我媽媽都在場,其實我也不知道怎麼說XD(台語)
謝謝絲絲的介紹,其實這樣講完不知道怎麼接下去說話了XD蠻怕拿麥克風與面對群眾,但不知道為什麼這些年來就一直在做這樣的事情。今天非常高興有這個機會,遇到很多老朋友、新朋友,包括我媽媽都在場,其實我也不知道怎麼說XD(台語)
真的很高興,因為上星期來場勘的時候,絲絲說:你不要看誠品這麼漂亮,沒關係,就當做同樂會,把親朋好友通通找來不要怕,給我20個名額,後來一報連我高中同學、同班同屆都來了,一報就變成20、30、40、50個人,不好意思喔,謝謝。
絲絲:接下來第2位講者是:倆佰甲小農負責人及深溝國小家長會長 曾文昌曾老師!
文昌老師:
各位朋友大家好! 待會兒會有個簡報做簡短的介紹,我的部分留到待會兒再說明,謝謝。
各位朋友大家好! 待會兒會有個簡報做簡短的介紹,我的部分留到待會兒再說明,謝謝。
絲絲:
接下來很重要的,如果沒有她也沒有美味的餐點可以吃,她,也是我最尊敬的老師,她是賴青松老師的太太,也是「美虹廚房」的主廚,跟著賴青松老師一起務農,教導以及做出美味的料理,把青松米得來一點都不輕鬆,卻能演繹成非常美味的料理,歡迎朱美虹老師!
接下來很重要的,如果沒有她也沒有美味的餐點可以吃,她,也是我最尊敬的老師,她是賴青松老師的太太,也是「美虹廚房」的主廚,跟著賴青松老師一起務農,教導以及做出美味的料理,把青松米得來一點都不輕鬆,卻能演繹成非常美味的料理,歡迎朱美虹老師!
美虹老師: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讓我覺得有點滿驚訝,對食農,應該是對食物比較有興趣XDD我從家裡的電鍋煮一鍋飯千里沼沼扛來,來這邊再煮一鍋飯,希望能填滿大家沒有吃飽的肚子,謝謝。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讓我覺得有點滿驚訝,對食農,應該是對食物比較有興趣XDD我從家裡的電鍋煮一鍋飯千里沼沼扛來,來這邊再煮一鍋飯,希望能填滿大家沒有吃飽的肚子,謝謝。
絲絲: 以上3位是待會兒一一要為各位分享精彩的小農故事,還有為什叫做食農小學堂,我們要介紹一段「從田裏到餐桌的食物小旅行」。
讓我再回到青松老師這邊,大家都有聽過18分鐘TED演講嗎?只有18分鐘的時候,要把人的一生講完。
★ TED*Yila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e6P3ljd6a4
賴青松老師多年前在TED*Taipei或是TED*宜蘭,都受邀過演講18分鐘了,我覺得他今天親自出席這場活動,是我們的福氣,也要讓大家知道,我們身為臺灣人,有一群農夫,而他是最早發起這場小農革命的人。
其實我看過一段,一位政府首長詢問青松老師:你為什麼不參加農會? 讓我感觸非常的深,參加農會的條件是:沒有農地就沒有辦法參加農會。
青松老師就是那一位沒有農地的人,但是臺灣的小農都會面臨這樣的情況,到底是為什麼?你知道臺北市的農會有幾個?你知道臺北市的農地在哪裡嗎?
青松老師: 非常感謝大家來!話不多說,透過一個簡單的片子,深溝是怎麼樣的一個地方?聚集很多的朋友,請看影片【深溝國小食農教育-古法種稻】
-------------------------------------------------------------------------------------------------------
青松老師:
在都市裡頭開始工作之後,每一天都是上下班,車程就要2個小時甚至超過,我每天陷在那個車陣當中,人生的時光就真的要這樣子浪費在這種事情上面嗎?
在都市裡頭開始工作之後,每一天都是上下班,車程就要2個小時甚至超過,我每天陷在那個車陣當中,人生的時光就真的要這樣子浪費在這種事情上面嗎?
穀東俱樂部算是一個冒險和實驗,開辦穀東俱樂部的時候應該是34歲,古早看報紙找工作,差不多不能再換頭路了(台語)
我在大學畢業之後將近10年,突然幡然醒悟,考了獎學金就去日本念研究所,回來之後就跑到宜蘭,真正開始種田。我想,壓力當然是存在的,包括我父母親不能諒解,但是我也確實在之前做了很多我覺得可能有興趣的工作,換來換去始終沒有找到……
就是說你始終沒有找到你的最愛,我可以做,但是好像少了一點什麼,來到深溝有各行各業的年輕人,雖然都不是務農的,但在這2、3年中,是來我田裡幫忙的最大的助力。
其實很多人心裡都有田園夢,希望能夠回到鄉村,但是大家都知道這個很難,後來陸陸續續也有人開始請益,如果想要開始當農夫,是不是有機會?
其實我想到的方法也是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怎麼樣把我的信用度再轉嫁出去,幫這些新手農夫租田地,讓他們能夠開始有第一個起點,很快的人數就這樣慢慢的增加了。
倆佰甲創辦人-楊文全先生: 其實青松在這邊從事友善工作有10年了,已經證明友善工作的稻子是可行的,而且怎麼銷售,他都已經很穩定,所以我們只要follow他的腳步就可以了。
青松老師: 鄉下人忙的時候非常忙,幾乎大家都需要人手幫忙,但是空閒的時候也非常閒,幾乎都需要人聊天,我覺得有一點把過去老農村的廟口找回來,像年輕人在這裡交換idea、激盪想法、辦活動,所有天馬行空的東西在這邊都會有人回應。有人開辦農村電台、有人開始做農村氣候站、銷售在地的農產品,開始配送、宅配的服務。
倆佰甲創辦人-楊文全先生: 我們跟臺灣農業沒有直接關係,因為產值太低了!
什麼是他們做得到的?而是我們在做的。比如說我們在這邊過著非常愉快的生活,做出一些很有趣的事情,一樣會讓都市人看到會非常的羨慕吧?!
這就是我們在地化、農村的重要性重新被主流社會看見,這時候年輕人才會進來,農村才有希望。
青松老師: 但是這是當初沒有想到的,我從來沒有想到一個農夫可以出國到香港開國際會議、到北京去演講、到海南島甚至到日本去,只是說你回鄉種田的故事,不可思議,這超乎想像,但是它發生了。
所以我才感覺到說:「除非你想不出來你想做什麼,如果你有想做的事情,即使應該不惜代價去做,如果你人生放對位置,即使是拿起鋤頭幹農夫,其實你都會發亮的。別人怎麼想不是重點,但是你必須真誠面對你的內心,那才是最重要的。」
------------------------------------------------------------------------------------------------------
青松老師:
謝謝大家的掌聲,其實這就是過去10多年來,發生在宜蘭縣員山鄉深溝村,就是臺灣很多再平凡不過的小農村裡頭,有著一群年輕人返鄉、照顧田地,然後跟社區、小學結合,讓下一代有機會知道我們吃的食物是從哪裡長出來的,這樣子的一個…想起來是很簡單的故事,這應該是做人的基本道理。
謝謝大家的掌聲,其實這就是過去10多年來,發生在宜蘭縣員山鄉深溝村,就是臺灣很多再平凡不過的小農村裡頭,有著一群年輕人返鄉、照顧田地,然後跟社區、小學結合,讓下一代有機會知道我們吃的食物是從哪裡長出來的,這樣子的一個…想起來是很簡單的故事,這應該是做人的基本道理。
但是現在在一個快速的工商業時代,你會發現鄉下也沒有鄉下小孩了,以前我們這個年紀,只要是鄉下小孩,每天早上一睜開眼,就要開始剁豬菜、炒菜、養豬、牽水牛、掃門口埕…,之後才去學校上課,回來又是做不完的農事,那樣子的一個生活,即使是在現在的鄉下,基本上也不存在了。
意思是說,大家都相信了以前很成功的一句廣告詞「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所有鄉下父母都深信鄉下孩子只要身在鄉下已經輸在起跑點了,所以一定要想辦法提早去上安親班,然後爸媽出門接孩子到宜蘭市甚至到臺北來,下課時再帶回家,例如隔一條水溝是阿公種的田地,他可能只有早上起來剛好看見,回家時天黑看不清楚,水稻怎麼長大的,他不是很清楚,因為阿公每次在農事的時候剛好不在家去上課,他只看到那一個食物跟季節生長的片片段段,就像有時候我們經常會以為日本全都是楓葉一樣,因為只有楓葉季節才會去,其實還是有很熱的夏天、還有很多你沒有感受到的東西,但你永遠只看到那個片段,沒有timing。
其實我們的農村在過去4、50年來,大家都拼命的往都市去尋找,包括我父母親的世代,尋找一片自由天空,開闊的園地,自己能夠成為自己人生主角的舞台。
離開那一個人情味很重,但是人情包袱也很重的那個鄉下,做什麼代誌就會被人指著說:「你是不是那個某米人的第幾個兒子?」(台語)
厚!很麻煩,經過一個柑仔店沒有買東西,心裡就有很大的負擔一樣,你會發現鄉下的人情味,背後是很複雜的人際關係在運動,而且不是你這一代,是上一代、上上一代,我從你阿公時代就知道你這個囝仔……XDD
當30年前~50年前,我父母親、叔叔伯伯那一代離開鄉下到都市尋找自由的空氣之後,這個時間點好像有點時光倒轉。
剛才,影片裡說的那些事情,這些年輕人都不是來自這個地方,來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甚至有中文講的非常標準,我們都講輸他的外國人,美國、日本、香港、新加坡等國,來到深溝這個村子裡。
在這裡,他們希望找到一個舞台去實踐他人生的夢想,我把裡面的深溝拿掉,聽起來有沒有很像50年前我爸爸媽媽到臺北打拼的時候的故事?一模一樣。
但是,當一個都市幾乎已經聚集了…其實全世界的都市,現在聚集已經超過地球70%的人口數,意思是說你隨便遇到的10個人當中,有7個人是在都市長大的,或是住在都市裡面。
剩下30%的人口住在鄉下,還拼命的要往都市跑,因為…美國其實不需要5%的農耕人口,就能養活整個美國,每一個先進國家都是照這個方式在走,就等於是會有愈來愈少的農夫,生產愈來愈多吃的食物。
但是,如果有在鄉下出生、長大的孩子,或是大家有在屋頂、花園、陽台、菜園種菜的朋友就知道,你用心種的那一株菜跟我們要去經營的農場一個人種1萬棵菜給菜市場,2種菜的味道、安全性,跟它整個流通的過程,跟你對待它的方式、吃下去的那個感受,會不會一樣?永遠都是鄉下阿公阿嬤寄來的最好吃啦!
雖然看起來不怎麼樣,裡面有當點(台語),就是那個在欉紅耶,那個時間點拿下來、寄過來,一打開的味道撲鼻而來~~~
哇,我住在果菜市場旁邊這麼久,從沒有聞過這樣的味道,可是,如果那個東西放在果菜市場上、放在隔壁菜攤、水果行你去買,立刻跟老闆說,你也別這樣賺錢,快要壞的、有斑點污損的,乾脆便宜賣給我吧XD
坊間常常聽到這種事情,但是,當一個都市愈來愈大、人口愈來愈多,而人跟人的身體距離愈來愈近,特別是在捷運站裡面,但是心愈來愈遠。
例如捷運站裡面,看到有一個人對你面露微笑,朝你走來,我看現場大家的反應不外乎,1倒退三步2倒退二步3轉身就跑 XDD
但是在鄉下,你遇到一個人這樣子:「借問一下肖年耶,你看起來面生,欲找啥米郎?」多半你會向前去跟他說話,因為你一定有目的而來嘛。
一個場域的不同、一個空間的不同,其實,問題應該不是出在都市或者鄉村,而是「都市的人真的太多了!」密度高到,競爭到最後…而且我們是五年級,六年級、七年級、八年級,現在如果換成我是我的兒子,我會先倒抽一口氣耶,奈耶生在這個架歹命的時代XD
害呀!22K要去面對1字頭跟2字頭的房價,我想我還沒有開始就會先落跑,可是這就是大家、我跟我父母親、同學流汗打拼出來的世界,是留給小孩一個有點看不到出口的貸款跟隧道未來,這…很奇怪。
但是!我們所看到臺灣各地的鄉下,還有全世界各地的農村,根本找不到人,這件事情很有趣,大家都知道,臺灣的社會有時候,大家會發現有投資移民、有技術移民、有各式各樣的移民,甚至我同學的爸爸在我大學畢業時想盡辦法叫我去簽新加坡的移民,我說等一下等一下!
他那時候跟新加坡朋友合資開公司,事先還去調查台大、成大,只要學歷是大學畢業就承認,可以直接進他的公司工作。
我說等一下,我還沒忘了小時候回去鄉下,給阿公牽水牛的那個臺灣泥土味,我覺得值得為臺灣的土地一拼,然後為自己孩子留下一個可以叫做故鄉的地方。
我轉了3個國中,到最後在臺北念建中XD
但是,我始終沒有忘記的是那一個,小時候留在你記憶深處的那個魂瑩夢牽的泥土混雜著稻草香味,然後割稻子的時候。
那時我回鄉下只有住一年,台中市大雅區。 記得那一年我跟我妹整個被拖下去,剛開始回鄉下是靠人吃飯嘛。 我整天很閒,阿公要割稻子了,他那包穀米差不多有60公斤重,那時候大概比我多20公斤,我說,要怎麼才能搬到田裡面?隔天我就狠狠搬了3包,我妹妹還直接去割到手需要包紮,那時候還沒有醫院,直接送西藥房去縫手,都市小孩回鄉下就是這樣的一個飼料雞呀。
可是那樣子的一個生活,包括牛叫聲、豬舍豬叫聲,到現在想起來都充滿深深的味道,因為那是人跟土地活在一起的味道,你不用擔心我明天帳單付不出來、貸款繳不出來、房東會把我趕走,沒有什麼大不了,停損點就在臺灣那片可以養的土地,但是那必須是乾淨的水、土壤跟陽光、空氣,沒有PM2.5的時代。
今天臺灣的農村,其實不僅臺灣農村,全世界的農村都一樣大同小異,賺很多錢從國外進口的食物,不會比我們在臺灣看到認識的人比你種的更安心。
我想大家在這個年紀,已經世界走透透了,很清楚這個事情,「世界上沒有所謂的安全區」,最安全的還是我們眼前看得到,認識的、值得相信的,然後跟你會有情感交流的這些人。我想,接下來應該不是技術移民、資本移民,科技移民,基本上是「農業移民」。
日本的農村、歐洲的農村、美國的農村、加拿大的農村,你去找都有農業移民這一條,只要你願意脫掉西裝、走進田地,開始願意幫國家、社會開始生產糧食,每個社會政府都會張開雙手歡迎你。的確如此,這事情已經發生了。當然不是鼓勵大家當農夫啦,這樣我會沒有工作XD
如果家中的兒女晚輩… 最近村子來了一位建中的學弟,18歲推甄上台大農藝系,爸媽都在金融界,到美虹姐的廚房來吃飯,還聽我演講,兒子坐在前方,因為來宜蘭Longstay 2個星期,爸媽載他來3天。
爸爸說:我那個兒子,台大電機系考不上應該也可以考個機械系的,但他就選了農藝系,雖然我做金融業,覺得不上不下,看到他要做農,我就擔心不知道該怎麼辦?
你會感受到父母親對孩子的焦慮,念建中、上台大,爸爸媽媽嚇成這樣,農業是連摸都不能摸了嗎?(苦笑)如果這些人都不要當農民,不管是念建中、還是沒有學校念,就沒有人要幹了,或者說幹了是不得已才去做的。
一個行業如果都是不得不才去從事的人,從事這個行業對自己的工作一點自信心、自尊、自傲、自豪都沒有的話,這個工作跟這個產業所生產的產品,你做何感想?
今天在臺灣、在全世界差不多都這個意思啦,我們都是社會最底層中最看不起自己的工作,這樣的人在生產著產物……我不知道話題怎麼會講到這麼大XD
其實我是比較喜歡輕鬆一點的,因為我叫賴青松嘛XDD
總而言之,農業有無盡的可能性,只是今天這個時代的鐘擺從都市又擺盪回來鄉村,將來它還有可能再離開這個地方。
但是,無論如何,我覺得沒有一個人是天生屬於都市或農村,人的靈魂生來自有,當你需要的時候,你可以有享盡、享受田園,有人照顧非常優美的田園風景;在你需要的時候,你可以找到距離全世界焦點跟目光的世界都會舞台,但你可以在都市跟城鄉之間自由去來,那可能是人的靈魂最重、最後的需求,也是一個真正叫做自由的人。
//////////////////////////////////////////////////////////////////
絲絲:
大家有沒有覺得很有收穫了?而且也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如果你臉書上搜尋「倆佰甲」,就可以找到曾文昌老師為小農努力了什麼事,歡迎曾文昌老師!
大家有沒有覺得很有收穫了?而且也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如果你臉書上搜尋「倆佰甲」,就可以找到曾文昌老師為小農努力了什麼事,歡迎曾文昌老師!
文昌老師: 大家好!
如果沒有去過深溝的朋友,先給各位一個大概的地理位置。深溝國小三面都是田,很可惜的是,在這邊的小朋友並沒有真正的採踏到田裡泥土裡面。
事實上我不住在深溝,而是宜蘭市。當年帶著讀幼稚園大班的女兒去家附近的5個學校去找她喜歡的,很不幸也很幸運的,她挑中了深溝國小,就決定念深溝國小。
我的第一塊菜田,就在深溝國小的隔壁,現在很不幸的變成一個農舍了。所以,當你們聽到我們說農村的好,請各位不要馬上下手,不要把農田改變成農舍,放它一馬。
【選種.浸種】
這些小朋友從每年的2月開始所謂的古法種稻課程,第一步會教小朋友怎麼選稻種。
怎麼選好的稻種?
最方便的方法就是用水。當密度太低的就會浮上來,第一輪就先篩掉,如果再嚴謹一點,加鹽巴,用鹽水法去選。
選完之後,因為深溝國小有個湧泉口,所以稻種會浸泡在湧泉口,經過了大概4~5天就會發芽。不曉得各位有沒有看過稻子的發芽?即使在寒冷的2月,發芽的速度還是非常的快,
為什麼要泡在湧泉呢?因為它源源不斷的水,會把所謂的酵素、發酵物質沖走,所以稻子的發芽會比較齊,尤其是我們所有的過程都不用農藥。一般在慣型農法種的第一步一定先滅菌,即使是稻種都要做這個步驟,因為我們沒有,只能靠天然的湧泉水來協助我們做這一部分。
【秧床製作、撒種】
2月的天氣叫小朋友下田,真的是很困難。剛開始都要勉勵他們、鼓勵他們,很多小朋友都會跟你說:老師,我媽媽說今天不可以下去XD甚至我遇到過:老師,你不要害我,如果我下去衣服沾到了泥土,我媽會罵死我XDD
事實上過去幾年,臺北很多的小朋友都坐遊覽車到我們這邊,你確定不要下田嗎?小朋友回我:還是不要好了,下次再下去吧。
第一步讓小朋友做了秧床之後,小朋友從不敢下去,到後面可以整個人坐在泥巴裡面玩起來,還會跟你說沒關係,我有帶衣服來換,回去我媽媽不知道XD
小朋友的改變是很大的,我們也很樂意去看到這樣的過程。
把秧床蓋起來,因為現在已經很少人做這個動作了,所以呢,所有的鳥類,尤其是麻雀會聚集到這個地方來吃,所以我們必須把它蓋個網子。
福壽螺,記得40多年前,一個卵好像賣幾百塊吧?!
因為卵全部黏在一起,要怎麼撥下來才會不破掉呢?用鵝毛!慢慢把它撥下來,那時2顆卵可能是3000元還是多少錢,然後每個人都養在屋頂,因為避免人家來偷拿,但是很快的就變成了一個很嚴重很嚴重的禍害。
小時候還靠這個打工過,彰化縣政府曾鼓勵過大家去抓福壽螺,1公斤70元。我跟我弟在那時候看到每一條水溝都去挖耶,第一天好像賺了5公斤300多元,很高興,第二天繼續,結果到了公所,公所說沒錢了耶,不收XDD
慘了!那一袋帶回家一定被罵對不對,又不能換錢,只好給公所了,公所大概臭了一個月,沒人敢靠近,因為真的很臭XD
【福壽螺誘捕】
小朋友就要做這個動作,當然用它想吃的東西,因為整個冬天也沒吃到什麼,各位想想看,幾百隻你怎麼去抓?用手去抓?真的非常非常的困難,只好用誘捕的。
【基肥(米糠)】
另外一組人就要灑米糠,我們沒有施化肥,沒有施化肥的狀況下,唯一的米糠就是原本產自於這塊土地。
【整地】
接下來就是整地,現在已經沒有辦法用牛了,而且深溝也沒有人養牛,借不到牛的狀況下只好依靠鐵牛。
【插秧】
秧苗長的不錯的時候,就是插秧的時候。
【插秧(田邊祭拜)】
過去幾年,我們還是遵崇古法,就是在插秧的那個季節,我們在田邊祭拜祈福,告訴這片土地,我們今天呢要開始從事農耕了,希望這片土地的土地公能保祐我們。
【插秧(牽輪子、正條密植器)】
這是由日本人引進的,小朋友第一次用就上手,這是畫線器,待會兒插秧的時候才知道插在哪裡,但是畫得很漂亮有沒有用?沒有用,小孩子下田以後就失控了XD
完成不照線上插,他會跟你說:老師,這樣對呀,那線明明在這裡呀。沒辦法,小朋友只能讓它盡情的插,我只期望他把那一片插滿就好。說實在的,對他們來說是很大的負擔,沒有辦法完全由他的手插完。
【抓福壽螺】
插完大概2個多月了,但是,畢竟沒有辦法讓小朋友每天都下田,不然家長會質疑說我小孩是來念書的,不是來做田的,做田家裡就有,去學校幹嘛。
在這種情況下,目前大概是1個星期1次,讓他們下田去維持這一塊田。很重要一點,我告訴他們,這塊田是你們種的,收獲歸你們,你們要付出。當你們付出不夠的時候,你就會看到這塊田展示出來說你們不夠努力。
【補秧】
通常我們因為有福壽螺,補秧在很小顆的時候會很勤勞的去補秧,我們都希望秧長大一點再去補,這樣比較有效果。
【除草】
管理的不好就會長出雜草,必須要很努力的除草。
【稻子OR稗草】
各位看得出來那個是草嗎?
還沒有開花、結種之前,小朋友是很困難認出,我們要去訓練他們分出,稻子OR稗草,不要走過去稻子不見了,草還留下來XD
【割稻】
別人放暑假,小朋友可能會覺得很可憐,因為每年的7月下旬~8月初必須回到學校割稻。除了使用傳統的脫穀機之外,還借日本的脫穀機,讓他們了解過去的、稍微現代的機器,
【過篩、曬稻】
一樣,稻子割上來的時候是很髒的,一樣要經過篩選,在大太陽底下曬稻,一直到8月初才完成這步驟。
【稻米包裝銷售】
接下來9月開學的時候,就要想辦法把過去4個月辛苦種的稻米賣出去。
各位如果想支持一下學童米,請找深溝國小現任的洪校長。
以上是整整4個月帶他們的過程。 對我而言,小朋友從一開始走不到田裡面,到走到田裡面去,這是一個很大的改變。我們不希望他以此為業,但是至少他要知道:「原來他吃的稻米,得來不易。」
我們的水梯田應該要有這些生物。(如圖)

不曉得各位看過幾種?了解多少?
30幾年前,在彰化的水溝裡面,我小時候下去釣青蛙抓回家,然後拿菜刀剁一剁去餵鴨子,沒有錢買飼料的狀況下就是用這個方式增加蛋白質來源。但是即使是現在好山好水的深溝,一樣你去釣青蛙看看有沒有釣到?
所以,過去我們太倚賴化學農藥跟肥料的狀態下,造成生態很大很大的浩劫。這樣的環境是我們要留給下一代的嗎?告訴他們,我們打拼一世人厚,家裡財產很多,出門要帶口罩,不然現在空氣太不好了嘛,對不對?喝的水一定要過濾過,不可以到外面亂喝水,最好喝某個品牌最好XDD
深溝那邊很特別,這個鳥叫做**,像我個人的方式是撿福壽螺的方式,都是晚上去撿,當我晚上去撿福壽螺的時候,都可以聽到牠們的叫聲,彌漫了整個田園,我們希望牠的叫聲可以永遠都存在那邊,不會因為我們喜歡田園生活就去蓋農舍,讓農地愈來愈少。
【田間鳥類】
在田園間看到的鳥類,都存在那裡,只是,有時候我們沒有認真、仔細的去看。我們希望這樣的美景是一直留下來的,而不是只能從照片上看到而已。
【農夫的十八般武藝】
剛剛看到除了教小朋友之外,事實上農夫要十八般武藝,各式各樣都要懂,這是我列出來的簡表,後來發現:
植物、昆蟲、烏類、動物---蟲害 土壤---肥不肥 化學---狀態 氣象、水利---每年颱風都會影響收成,像今年全臺灣都比較缺雨的狀況下,在深溝那麼多水的地方,還是會發生搶水的事情。 經濟 行銷 政策
最重要生產出來的東西還要靠行銷把它賣出去,所以說農夫真的要懂滿多東西的。
◆經濟
Δ一分地是多大?可以幾種幾叢稻子?
Δ一穗稻子幾粒米?一叢?一分?收益?
Δ稻子曬稻幾度?
Δ操作、代耕、倉儲、保存、包裝成本?
這個大概會考倒很多人,除了農夫以外沒有人知道這個,為什麼一開始要給小朋友知道這個?
因為小朋友會以為他插下去的那一叢割起來可以賣多少錢?20元嗎?50元嗎?不然這麼辛苦的種稻子,當他聽到這個產值不到1元的時候,他眼淚就要掉下來了XD
想說我這麼努力,這一叢好幾百顆,竟然不到一塊錢?!
這就是我們現實的糧食價格。除了讓他在農田以外,還要認清為什麼大家不願意務農?為什麼農人過得這麼辛苦?
我覺得農業是一個中文科學。
我們知道冰山以上的事情,以下的世界我們不了解,稻子底下發生什麼事我們不了解,只知道我們從上面收割下來。
【農育目的】
Δ身體力行的農業體驗活動-百般武藝,不值鋤頭落地。
Δ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Δ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身心清靜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Δ親近農地、瞭解土地、珍惜土地。
這個是我們一開始會跟小朋友講,對他們的期許。 我希望他們參與整個農事課程之後,至少要有一點點對自己的期許,然後了解到不是被老師逼迫下田、不是不得已。
以上是針對深溝國小的部分,讓我再花一分鐘時間介紹我自己。
我在2013年加入倆佰甲,然後我從一塊小小的田地開始耕作,事實上每個進去倆佰甲的人理念、想法都不太一樣,我比較著重的是家裡的食用安全。
所以從種稻開始,大部分是自己耕種,稻子用日曬方式操作;家裡除了稻子之外就種菜,可以種的就自己種;種完菜後當然需要一點蛋白質嘛,養雞;再挑戰養蜂,這就是我的農村生活。
我希望大家聽完之後,真的要行動支持小農、支持臺灣的農業,另外一點,記得回家一定要煮飯。不要把食材買回去冰在冰箱裡面,做一頓飯讓你的家人享用很重要,像我的主業不是農夫,主業是煮夫,每天都要煮,謝謝。
絲絲: 謝謝文昌老師,今天來了2位農夫,他們都是了不起的農夫!
現場看到一個覺得好驚訝,我第一次看到它的樣子,哇系臺北俗,我第一次看到「毛豆」原來長這樣XD
Q:雞蛋有何特別之處?
A:品種是土雞跟蛋雞。
A:品種是土雞跟蛋雞。
蛋雞一年可以生300多顆;
土雞一年生60顆左右。你想想看,C店的雞蛋1顆賣11元,土雞蛋要賣多少?
土雞一年生60顆左右。你想想看,C店的雞蛋1顆賣11元,土雞蛋要賣多少?
不產蛋的那幾天可不可以不要餵牠?麥甲我呷,不可能嘛XDD
當時候的想法是因為都是家人要吃,有時候很多的菜是NG的時候怎麼辦?就是剁給雞吃,包括碎米、米糠。對了!不給我們家的雞吃廚餘喔。
絲絲手上的一藍蔬菜,也是早上、下午可以先去摘採直接轉頭回家煮飯,(((看到紅蘿蔔完整的樣貌:哇)))因為我怕各位誤會是從冰箱拿出來的,特別帶葉子。
因為我們家是小家庭,不種太大顆的,所以都是小小的,我種的產量都不多,夠用就好,不然太大也很麻煩。記得第1年我種四季豆,一直送給教會,塞滿冰箱了,教會的人說,可以先不要再送四季豆了嗎XDD 所以慢慢的種夠吃就好,謝謝。
絲絲:
謝謝曾老師的介紹,我們今天擺這麼多是有目的的。
謝謝曾老師的介紹,我們今天擺這麼多是有目的的。
接下來,要餵飽我們肚子的重要人物要出場了,在美虹老師上菜之前怕大家肚子餓了,先讓大家墊肚子。
這是青松老師、美虹老師夫婦合作的心血結晶,如果有吃過美虹老師的豆腐乳,就知道有多麼多麼的有名,你有聽過豆腐乳可以加入米果裡面,做成非常好吃的青松米果嗎?
由青松老師種的青松稻米,跟美虹老師親手做的豆腐乳,結合成一個非常好吃,超涮嘴的青松米果。
「台灣起司優格沙拉」
Q:請問美虹老師第一道菜要做什麼?
A:因為怕大家餓太久,所以這邊準備深溝小農種的苦瓜,還有瑞美姐用有機黃豆做的豆腐。
A:因為怕大家餓太久,所以這邊準備深溝小農種的苦瓜,還有瑞美姐用有機黃豆做的豆腐。
絲絲: 今天早上親手做的豆腐,開車運過來,純手工、超新鮮! 大家今天吃到的都是手作的小農食材,真材實料,今天大家非常的有福氣!
美虹老師:
等一下我們會用豆腐乳、優格、沙拉。 我用小農很好的牛奶做成的優格。
等一下我們會用豆腐乳、優格、沙拉。 我用小農很好的牛奶做成的優格。
一般大家對豆腐乳的概念是配稀飯,比較台式的概念,我們想說把它加入到,尤其現在夏天,大家可能吃不太下,優格裡面加上豆腐乳醬,因為一般把豆腐乳拿出來…我剛開始做豆腐乳的時候,大家都覺得,不要送我豆腐乳,為什麼?因為會覺得很low對不對?(絲絲:哪會呀?我超愛的!)
因為大家的刻板印象覺得豆腐乳很鹹,後來我做了一些改變、調整,用比較好的食材,像豆腐乳裡面用到的都是青松自己做的米酒、有機米的米麴、非基改的豆腐塊,然後調成一個醬,調成醬是為了方便食用。
現在的人豆腐乳都直接拿來吃,其實有點可惜,所以把它調成醬。
其實優格會有需要鹹味的地方,豆腐乳其實滿神奇的,用現在的話講「現在流行很有層次」,因為豆類的蛋白質跟它鹹味,其實就被轉化了,把它加進優格裡面,比起你加鹽巴什麼的,味道會好很多,而且會覺得超~搭的。
當我做豆腐乳的時候,青松常叫我說深溝村最年輕的耆老XD
豆腐乳不是從我媽媽那邊學的,也不是從我阿嬤那邊學的,我應該是跟阿祖那個等級的人學的。
現在很多的食譜都會有配方比例,其實每個人家裡都有自己家裡的味道,這很重要,有人喜歡甜、有人喜歡鹹,也會有人跑來問:美虹姐,我來跟妳學豆腐乳好不好?
說個笑話 深溝村呀,因為我住在那邊有15年了,在這4、5年來,村子裡的人,連在地的長輩、5歲的小朋友,看到我都叫我美虹姐XDD
後來村子裡面年紀比較大一點,約70多歲的小農,也叫我美虹姐,所以我我把它當成是一個尊稱,有點像是黑道大姐的感覺。
絲絲:
美虹姐,這個我可以深深的體會到,因為在座很多人都叫我絲絲姐,我說:「咦!怎麼會這樣,覺得很不好意思,原來「姐」這個字是一個尊稱,無關年齡。」
美虹姐,這個我可以深深的體會到,因為在座很多人都叫我絲絲姐,我說:「咦!怎麼會這樣,覺得很不好意思,原來「姐」這個字是一個尊稱,無關年齡。」
美虹老師:絲絲應該沒有被70多歲的人叫過姐吧? 絲絲:還真的有耶XD
美虹老師: 那我們倆可以結盟了XDD 其實豆腐乳我也不是很愛吃,就是愛做,做著做著後來就,朱美虹=豆腐乳。
絲絲: 美虹老師真的是謙虛了,只要在網路GOOGLE一下「美虹廚房豆腐乳」,鼎鼎有名,想吃也吃不到。美虹老師做的豆腐乳呈現的光澤、滑順感,真的是臺灣起司,沒有浪得虛名。
美虹老師:
為什麼有名你們知道嗎?因為都用很好的料。 其實我很喜歡做東做西,我覺得有時候人就是一種本能。像絲絲很會找食材、找書呀、做這樣的活動。在我搬到宜蘭之後,看到四季真的會變化,在都市比較難感受到,一開始看到豆腐乳也搞不清楚那是什麼東西,因為我的阿嬤、我的媽媽也不會做,沒有人教過我。
為什麼有名你們知道嗎?因為都用很好的料。 其實我很喜歡做東做西,我覺得有時候人就是一種本能。像絲絲很會找食材、找書呀、做這樣的活動。在我搬到宜蘭之後,看到四季真的會變化,在都市比較難感受到,一開始看到豆腐乳也搞不清楚那是什麼東西,因為我的阿嬤、我的媽媽也不會做,沒有人教過我。
而且我從國小、國中、高中都是在臺北長大的,也等於是假宜蘭人。 看到那些東西,對我來說是很神奇的,例如白白的一小塊一小塊像磚塊到底是什麼?東問西問才發現是這個。於是開始每一年都做一些起來。
豆腐孔醬拌進優格裡,顏色看來有點蒼白,如果再配上瑞美姐做的手工豆腐,我們家有一棵還滿會長的桑椹樹,摘桑椹做了果醬也加進去,因為優格鹹鹹酸酸的,還有些甜甜的,整個顏色也不太一樣,變得有點紫色,我覺得喜歡煮東西的人就會有感覺,東加加、西加加就會有一個新的東西出來了。
絲絲:我想要留一點時間給瑞美姐介紹他們家的手工豆腐。
瑞美姐: 大家好,一定要介紹一下這個臺灣黃豆鹽滷豆腐,是臺南豆之鄉小農友善栽種有機等級的黃豆,我們昨天晚上泡豆,用海水,以天然凝固的方式來製作,今天早上才新鮮現做的,謝謝。
美虹老師: 調整到你喜歡的口味,再淋上去就完成。 夏天來說當一般的沙拉非常的爽口,原來豆腐乳加在西式的沙拉其實很好的。
絲絲: 而且今天配豆腐乳醬的食材很特別,是綠苦瓜。再加上宜蘭的特產-金棗,讓整體色澤更豐富。
「樸實自慢味-黃金醃蘿蔔拌飯」
美虹老師: 今天為什麼要做拌飯?
第一個是因為青松自己種米,我也想讓大家吃到米飯的味道,第二個原因是瑞美姐超推薦的最愛,所以我今天要做她最愛的拌飯。
要稍微講一下,這本書裡面所有的食譜都是可操作的,我做過了,在鄉間裡面去試到最好的比例,所以大家可以按表操課,一定可以做出一模一樣、好吃的滋味。
拌飯有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就是大家知道自己吃的米是什麼米嗎?
圓的叫蓬萊米;長的叫秈稻,俗稱在來米,印象中覺得難吃,沒有口感,有點像南部的泰國米,其實「臺中秈稻10號」這個品種已有40多年了,是一個很好的品種,它本身在地,為什麼要種在地的品種?因為比較抗防病蟲害呀、比較適合我們這邊的氣候呀,所以我們選擇這個品種,但是它的市佔率很少,可能不到5%,大多數是用蓬萊米,蓬萊米是日本時代引進的,比較軟,而大家也都習慣了這個口感,覺得軟的好吃。
其實「臺中秈稻10號」種得好的話,口感應該會滿好吃的。大圓部分吃過的人會覺得拌飯還不錯。
拌飯的材料已經備好了,若要現場準備,可能需要2個小時在切這些,為什麼呢?我會切一次給大家看。在這邊也要跟瑞美姐抱歉一下,百密一定有一疏!今天太趕了,黃金菜脯…因為本來量就不太夠,還用了去年的,我特地要給大家看一下的。
本來宜蘭的菜脯是黃金色的,為什麼變黃金色?本來菜脯弄下去,用一個玫璃瓶裝,它其實就是白白的,它會慢慢的轉換,就是現在的概念-發酵,它變成黃金色。然後我今天帶了一個80歲的老菜脯,本來有18歲的,百密一疏忘了帶,下次你們有來宜蘭的話再給你們看18歲的菜脯。
材料有: 菜脯、竹薑(小農種的),都要切的很細喔,有做過菜的人都知道,最少要半小時,我每次都叫我兒子切,因為他很喜歡吃拌飯。
說個小故事。
孩子在4、5年級的時候,宜蘭有一種菜脯,加上過年的時候有青蒜(蒜苗),切一切跟菜脯拌一拌然後配飯,真的是超~好吃的。他從小就吃,可能小時候不喜歡蒜的味道,但有一次吃到忽然發現怎麼這麼好吃?!
孩子在4、5年級的時候,宜蘭有一種菜脯,加上過年的時候有青蒜(蒜苗),切一切跟菜脯拌一拌然後配飯,真的是超~好吃的。他從小就吃,可能小時候不喜歡蒜的味道,但有一次吃到忽然發現怎麼這麼好吃?!
一個小男生,他是我家第2個孩子,他問我怎麼做耶?! 我說這沒有什麼撇步,就是切,不能亂切而且要細緻。炸豆皮豆包,切這麼細要多久?半個小時跑不掉。
所以我覺得切工很重要,雖然炒的過程沒有什麼技巧,就是要每個都切的剛剛好,不能太粗不能太細。
菜脯也是在地友善小農做的菜脯,宜蘭的菜脯不曬太陽的,不是它不想曬,因為沒有太陽,會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塞到瓶罐裡面,古人其實滿有智慧的。
菜脯居然會從白色變成金黃色,我剛開始不覺得,是朋友一直來我們家,我不斷的拿出菜脯來料理,吃到黃金菜脯。因為他們覺得我的生活方式比較自然,可是為什麼這個菜脯看起來就有放色素?我說最好是有啦,它是真的發酵,但還是沒有相信,在你沒有親手做過之後還不相信,經過一年之後,真的就變金黃色菜脯。
其實也沒有什麼技巧,就是「慢火」。 準備的食材都分開炒,為什麼要分開炒?因為每樣食材的熟成時間不相同,會有高低差,要均質的話就分開炒。
使用主婦聯盟的調和油少許,因為有豆包不需要太多油,為什麼要用炸豆包?因為它比較好炒。如果用生豆包要炒到1個小時。
我覺得有時候料理需要用到一點點小聰明,一鍋到底!
因為豆包有油比較不黏鍋;菜脯不用炒很久,就可以炒到香。 豆皮比較特別一點,要炒到水分脫掉,炒到後面愈來愈小水分,會膨鬆。 拌飯的料可以先炒好,整個冰起來。飯一定要先煮,有時候來不及煮菜的時候,就吃拌飯。飯也滿神奇,因為料是有湯汁的,所以在煮飯的時候水要放多一點還是少一點?少一點。有時候會聽到別人在講為什麼每次煮飯都很爛?水放少一點就好啦。
拌飯的調味料: 青松自己做的米酒、我自己做的醬油,可以加一點香油,這算是台式的口味。
★料理時候最大的絕技,就是「全部用好料」!
接下來就是要好好的、很用心的,不要急、不要慌,把每一樣食材好好的料理加在一起,它就會好吃。
剛剛瑞美姐講臺灣起司,我把豆腐乳送給日本友人的時候,他把它拿來配清酒。就說:「這個!臺灣起司呀!」
我覺得說,有些食材,可能很多人看它不怎麼樣,有著刻板印象、固定成見,豆腐乳本來就是配稀飯的,那你們就錯了!今天就讓大家吃到不一樣的豆腐乳,其實有很多東西都是很好的,稍微變化一下,它就很好用。
如果可以的話,盡量,小火一點,整鍋的料炒30分鐘,不能燒焦,雖然是炸的還是有一些水分,最主要把水分脫掉,口感會出來。
絲絲: 你在別的地方絕對吃不到,全部的菜都是自己種、全部的酒都是自己釀、全部的醬都是自己調,都是全手做、全小農的農產。
美虹老師: 回去要記得做,不要偷懶。 其實料理就是勤勞一點(卡骨力欸),沒有別的方法。
宜蘭菜脯,為什麼可以保存這麼久?一定要先脫水,怎麼脫水呢?先用鹽巴、用石頭壓。其實做這些醃漬品,不能壞嘛,水分是它最關鍵的因素。怎麼樣把水分拿出來?像西部是借助太陽,就覺得每年要做一下。
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風土,然後去延伸。像宜蘭的醬油我覺得滿震撼的,因為它給我的感覺就是夭壽鹹XD
做著做著,自己也自詡是有讀書會認字的人,覺得到底為什麼宜蘭做出來的醬油會這麼鹹?為什麼不像西部做出來的這麼甘醇?後來我去問了在地做醬油的人,耆老也不知道原因在哪裡,再去問了宜蘭在地做肥料的朋友,因為他很知道那些化學反應,他說:「我們宜蘭的醬油根本稱不上是醬油,應該叫做黑豆水。」
覺得好挫折喔,為什麼叫黑豆水? 其實我有讓黑豆豆子發酵,豆子在入缸的時間也有點像速成的醬油,只用了大概20天,如果說都是好天氣,沒有颱風、沒有下雨的話,20天就能採收了。
朋友說:「因為豆子裡的蛋白質無法完全轉換成胺基酸,所以它比較不會乾。」 後來我東問西問,加上朋友買了之後給我的回饋:自己滷了之後,即使不是滷肉,煮起來的豆香也跟西部是不一樣的。
我跑去問了那位神奇的朋友:「為什麼煮起來的豆香跟西部的還是不一樣?」
他說:「有一好就沒二好嘛。你把豆類的蛋白質全轉成胺基酸,還有豆類的味道嗎?沒有。但宜蘭的醬油就是會有豆的味道。在滷起來的時候真的滿室生香,覺得其實後來對自己的醬油比較有信心,然後我甚至把它譽為專業等級的醬油,因為不會煮飯的話,千萬不可以用這樣的醬油。
薑末是用宜蘭陳阿公種的友善的竹薑;土芒果是我昨天摘的,本來打算做芒果青。
很多人說宜蘭米好吃、宜蘭菜好吃,到底是為什麼?好山好水我覺得跟風土有關係。好山好水一定有,我覺得跟氣候也有關係,像日本米特別好吃,因為他們種一季的米要6個月。
因為宜蘭的氣候區比較不一樣,卡涼冷,所以當作物在長成的時候,會慢慢的慢慢的去長,吃起來風味絕對會比較細緻。
把3種配料各別炒香之後再加在一起,
絲絲:有沒有覺得很好玩?今天的菜都是從田裏帶過來的,不是買的喔,是自己種的。
美虹老師: 今天絲絲被我們嚇到了,你們不是要表演3道料理而已嗎?怎麼出動了3台車XD
絲絲:真的不誇張,今天拿了2台大推車運了2趟。原來就是要心血結晶展演給大家看。
賴青松老師種的紫米。
瑞美老師:
紫糯米做的紫米湯圓,是剛剛在現場搓的湯圓,把紫糯米磨成了米穀粉,只要30分鐘就可以做出這麼好看的紫米湯圓,而且天然滿滿的花青素。今天用用炭焙的桂圓,很好的冰糖、紅棗、枸杞,做成的甜湯,現場煮給大家吃。
絲絲:在吃美虹老師的拌飯之前,先來吃紫米戚風蛋糕好了。
瑞美老師:這也是用賴青松老師種的紫糯米做的戚風蛋糕,是用純米做的,很多人吃麵包吃了會脹氣。現場請到宜蘭「麥子麵包」特製一個紫米戚風蛋糕,待會兒還有紫米吐司幫大家加冰淇淋(Hans Hsiehs為回家生活研製的紫米冰淇淋)。((((((哇))))))
麥子麵包方老闆: 這是純米製成的,不加任何麵粉,主要食材就是賴青松老師種的紫米,磨成米穀粉之後當作主要材料,因為我們比較重視食材的使用,所以紫米的穀粉、小農的雞蛋、牛奶、義大利的葵花油,沒有任何的人工添加物跟色素香料等等,就能做出很好吃的口味。
Q:請問店名與地址?
A:「麥子麵包」,宜蘭縣頭城鎮文雅路33號。(蘭陽技術學院的旁邊)
A:「麥子麵包」,宜蘭縣頭城鎮文雅路33號。(蘭陽技術學院的旁邊)
瑞美老師: 因為講究新鮮,我們都是要使用的時候才去碾米,希望大家新鮮吃,吃出它新鮮的味道。
美虹老師: 倒了精釀夭壽鹹的醬油調味,米酒、冰糖,也可以加一點水,讓它有點湯計。
炒好的料直接放到一整盆壽司木桶飯裡面去拌開,其實用這個拌起來,很多人都覺得用糯米嗎?因為吃起來很像油飯。拌了好一會兒,左右開弓,難怪人家說,當廚師的臂力要很強XD
「秈稻10號」的特色,吃起來不會硬,很Q。而且它滿抗病毒害,適合臺灣的風土之外,也適合現代人高纖維質、低澱粉質,很好消化,比較不會胃脹。可以拿來拌飯、炒飯、壽司。
絲絲: 青松老師他們做著一份彎腰的事業,也是一位志願農夫,所以今天吃到的每一道都是粒粒皆辛苦的農產品,雖然只是一小口,也要細細的品嘗它的真滋味,因為我們今天吃的都是真的食物。大家在今天可以吃到青松老師種的米太~難得了!
美虹老師: 其實我們的米都是預約的,大概7月底會有新的收成,但現在已經沒有米了,是硬擠幾杯米讓大家試試看,像我婆家也沒有米,打來直接家裡真的沒有米了呀,再寄幾包給我吧,只能跟媽媽說不行啦,那都是有預訂的穀東,一定要留給他們的。連自己媽媽都沒辦法吃到,阿母,失禮啦XD
活動前期跟瑞美姐在討論著今天誠品活動該煮什麼簡單又好吃的料理?不假思索的就是拌飯、拌飯、拌飯。社長與社長夫人應該說是美食家,但是居然這麼肯定這毫不起眼的拌飯,其實我滿驚訝的,因為我們家已經吃到不要吃了:P其實這道拌飯也不需要什麼廚藝,你只要慢慢的切、慢慢的炒、慢慢的拌,就會吃到很不起眼的東西煮好的滋味會是怎麼樣。
其實為了食材做的每一道工,下的每一道工夫,它都會回饋給你。
吃起來的感覺真的不一樣。我吃過最好吃的拌飯不是我自己做的,是我兒子切的材料,一面聽音樂、一面切,因為他很喜歡吃,我說我可以做,但你可以幫我切嗎?切了2~3個小時這樣。
瑞美老師: 磨米穀粉的機器發明者是一位媽媽,她有2個孩子都有麩質過敏,一直在找有什麼食物沒有麩質過敏,臺灣有很多這樣子的人,但目前也只有簡單的構造磨出粗纖維的口感。
因為先生是進口商,詢問是不是能引進臺灣推廣,機器非常的貴,也買不起,後來先生去交涉,日本人拿出一個DEMO機來臺灣推廣,但還是沒人買得起。
媽媽就說不如就別買房子了,把錢留下來買機器吧!400多萬去購入機器,磨出好的米穀粉,當我們得知有這樣好的米、這樣好的機器,所以我們就把它串連起來,充滿香氣跟新鮮的米穀粉。
作法很簡單,依人口數加沸水拌一拌就能搓成湯圓,有興趣的朋友想進一步了解可以打電話(回家生活-書食小舖 03 961 0260)給我,我會很樂意告訴你怎麼做。
絲絲: 今天品嘗到的料理都是別具意義的,平常這麼多料理活動,很少有從頭到尾都是農夫親自栽種,這也是我們想要傳達的理念,非常珍貴。
有很多人問,為什麼誠品要做誠品知味市集、為什麼要賣菜,大家知道為什麼嗎?誠品書店是賣書的,所以我們叫書店。為什麼賣吃的?(支持臺灣小農)這是其中一個部分,如果書店只賣書我們也無法生存,一定要做複合式的經營,進來誠品之後,你可以得到生活上所有的滿足,讓你一次看完、一次購足,是我們的心意。
廚藝教室是不收費的,為什麼要蓋廚房呢?為什麼要辦這麼多活動呢?
讓作者、出版社有一個舞台,能夠直接面對面在座的各位,誠品書店是一個橋樑,如果你認同我們的想法,認同作者的理念,行動支持最好的方法就是買書。
【讀者分享】
在英姐: 很開心可以認識臺灣的小農,我覺得若是沒有辦法像他們這樣自己種、自己煮,只能用行動來支持他們,購買他們的產品,為小農盡一份心力。
Q:請問今天這麼多好吃的除了現場帶來的以外,還可以到哪裡買?
A:只好跑一趟宜蘭員山XD
A:只好跑一趟宜蘭員山XD
美虹老師: 其實小農的東西很稀少。像文昌老師家的雞蛋,真的很好吃,甚至聽文昌分享有個朋友買了之後回去做滷蛋,先水煮過要剝殼嘛,很不好剝,因為太新鮮。於是又問了文昌為什麼這麼難剝,可不可以給我好剝的雞蛋?文昌說就多放一個星期就解決啦,但是這位朋友想要吃新鮮、又要好剝殼的蛋,這樣會不會太任性XD
多跟小農交流,因為在都市很難接觸到生產面的東西,若能夠多了解,甚至跟生產者做朋友,有一天有糧食危機的時候,你應該是不會餓死的。
最大的支持還是要支持自己,讓自己的生活變好,為自己的身體多付出一點點的時間,例如做料理呀,對自己的身心都還蠻不錯。
Q:種的稻米都是自然農法對不對?
A:我們沒有認證,因為對於小農來說需要一筆花費,而且希望我們的消費者吃我們的米不是買一包,很多朋友甚至吃了10多年。
A:我們沒有認證,因為對於小農來說需要一筆花費,而且希望我們的消費者吃我們的米不是買一包,很多朋友甚至吃了10多年。
有穀東還打來說可能今年的米要減少幾包這樣,詢問為什麼?原來是上大學到外地念書了。恭喜呀!原來小朋友從幼稚園吃到大學這樣。過沒多久又打來需要回復正常的包數,因為小孩從小吃到大的米,到了外面根本吃不習慣,只能帶去學校煮。
其實我們很開心,不是因為那1~2包,後來跟這些穀東都變成了朋友,像好的米都是要預約的。例如我剛剛提到7月底收割的米,去年年底就要開始預約了,但我相信好的東西是值得等待的。
成為穀東最重要,唯一的條件是什麼?就是要煮飯呀,對不對。
^_^

煮了飯之後才會發現說自己滿值得的。在我開美虹廚房,有幾位年輕人吃過飯後,在臉書留言也有寫信告訴我。他說:「我每天這樣子很辛苦的工作,我實在搞不太清楚為了什麼而工作,我在這邊好好的吃一頓飯都要流淚了。」其實,穀東的制度也是為了讓大家預約好一點的未來。
湯姐: 我要講的是拌飯。其實那個拌飯吃起來的口感非常的Q,還有花很多工夫的豆包,因為炒的很細很香,不說完全吃不出來是豆包,還有那個菜脯,簡直太迷人了!可能壓倒我在臺北買過的菜脯,我非常愛吃菜脯,全菜市場、迪化街加起來,妳們家的菜脯,勝!
美虹老師: 記得有一天是馬來西亞的客人來吃飯,我把豆腐乳跟發酵奶油一起抹在麵包上,變成抹醬,非常好吃。
絲絲: 今天三位老師講的小農故事、深溝國小小朋友當農夫的故事,還有青松老師分享的人生理念,是不是非常珍貴,謝謝青松老師、文昌老師、美虹老師!
【發表活動心得】
文昌老師: 很高興有這個機會來參加這個活動,謝謝。
美虹老師: 我還是滿希望說大家可以到產地,看一下那邊的山水、那邊的自然環境,你就會感覺到說這樣的環境下生產出來的東西,吃了真的是很幸福的,謝謝。
青松老師: 我太太說什麼都是對的,謝謝大家。
絲絲: 為了自己家人的健康而努力、為臺灣農業的小農而努力,若沒有大家的支持也很難繼續下去,在價錢的背後,付出的努力是你看不到的。想要更深入了解穀東俱樂部的朋友,歡迎搜尋「穀東俱樂部」,謝謝大家!
---------------------【食譜】--------------------
【樸實自慢味-黃金醃蘿蔔拌飯】
材料:青松秈稻米、美虹手工醃菜脯&醬油、非基改豆包、老薑、二砂糖、水
做法:
1.先將豆包與菜脯切成細丁,老薑切末
2.用香油細火慢炒每樣材料,最後加在一起拌炒,以醬油、糖調味
3.拌入已煮熟的米飯,讓醬汁充分與米粒融合,味覺層次一層層地帶出米香與嚼勁、豆包的油潤、菜脯的香脆、薑末的醒腦,齒頰留香
1.先將豆包與菜脯切成細丁,老薑切末
2.用香油細火慢炒每樣材料,最後加在一起拌炒,以醬油、糖調味
3.拌入已煮熟的米飯,讓醬汁充分與米粒融合,味覺層次一層層地帶出米香與嚼勁、豆包的油潤、菜脯的香脆、薑末的醒腦,齒頰留香
【台灣起司優格沙拉】
材料:原味優格、豆腐乳、桑椹果醬
做法:
1.先將豆腐乳塊搗成泥,不要殘留塊狀的口感
2.先將豆腐乳醬與優格拌勻,調整鹹度
3.最後再視個人喜好口味拌入當季盛產的果醬
1.先將豆腐乳塊搗成泥,不要殘留塊狀的口感
2.先將豆腐乳醬與優格拌勻,調整鹹度
3.最後再視個人喜好口味拌入當季盛產的果醬
【手工黑糖薑汁紫米湯圓】
材料:青松紫糯米米穀粉、手工薑糖、炭焙桂圓、有機枸杞及沸騰熱水
做法:
1.將紫糯米穀粉先放入調理盆,中間挖洞將熱水倒入,並用湯匙或刮刀拌勻
2.調整米糰的軟硬度至耳垂般柔軟不黏手並搓成一口大小的湯圓
3.另起一鍋子煮薑汁糖水,起鍋前再先後加入桂圓和枸杞稍微煮一下備用
4.水煮至沸騰後將湯圓放入用中火煮至湯圓浮起撈出
5.最後將紫米湯圓放入黑糖薑汁鍋中即可完成
2.調整米糰的軟硬度至耳垂般柔軟不黏手並搓成一口大小的湯圓
3.另起一鍋子煮薑汁糖水,起鍋前再先後加入桂圓和枸杞稍微煮一下備用
4.水煮至沸騰後將湯圓放入用中火煮至湯圓浮起撈出
5.最後將紫米湯圓放入黑糖薑汁鍋中即可完成
粉絲頁
賴青松之榖東俱樂部
倆佰甲
美虹廚房
上旗文化
回家生活-書食小舖
麥子麵包
絲人空間(李絲絲)
誠品書店 the eslite bookstore
#食農小學堂從田裡到餐桌的食物小旅行
#上旗文化
#回家生活書食小舖
#麥子麵包
#絲人空間
#COOKINGSTUDIO #誠品台北信義店
賴青松之榖東俱樂部
倆佰甲
美虹廚房
上旗文化
回家生活-書食小舖
麥子麵包
絲人空間(李絲絲)
誠品書店 the eslite bookstore
#食農小學堂從田裡到餐桌的食物小旅行
#上旗文化
#回家生活書食小舖
#麥子麵包
#絲人空間
#COOKINGSTUDIO #誠品台北信義店
資訊提供:李絲絲
攝影紀錄:閃亮亮
文字記錄:蔡依珊
攝影紀錄:閃亮亮
文字記錄:蔡依珊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